練就一雙“鷹眼”——西安民警抓逃記
在茫茫人海中,能準確無誤地一眼識別出犯罪嫌疑人,是警察的過人之處。
在一次又一次抓捕中,他們練就一雙“鷹眼”,對于犯罪嫌疑人的相貌、身形、眼神、動作,甚至是網(wǎng)絡追捕中的陳年舊照,深刻在記憶中,并在工作乃至生活中快速將犯罪嫌疑人辨認,抓捕歸案。
犀利的目光
在西安市公安局碑林分局長安路派出所,同事們提到民警王安坤時說,犯罪嫌疑人如果和他對視,那犀利的目光會直達犯罪嫌疑人內(nèi)心最恐慌和膽怯的角落,讓犯罪嫌疑人無處可逃。
說起3月一天下班途中抓獲的一名在逃人員,王安坤至今記憶猶新。當天,王安坤走在回家路上,途經(jīng)某小區(qū)門口時,偶然一瞥,發(fā)現(xiàn)路邊一名正在買水果的男子似曾相識。出于職業(yè)敏感,王安坤上下打量著該男子,腦海里立刻閃現(xiàn)出一個身影,這不就是因涉嫌詐騙被網(wǎng)上追逃的犯罪嫌疑人張某嗎?
為確保萬無一失,王安坤沒有打草驚蛇。他一邊將所在位置發(fā)給正在附近巡邏的便衣中隊隊員,請求支援;一邊走近水果攤,假裝買水果,與張某攀談拖延時間??吹皆鲈木嚨絹?#xff0c;王安坤當機立斷,實施抓捕。他亮明身份,犀利的眼神剛剛與張某對視,張某拔腿就跑。王安坤窮追不舍,最終與增援民警合力將張某抓獲。經(jīng)查,張某于2017年至2018年期間,通過虛擬的彩票網(wǎng)站實施詐騙,涉案金額高達20余萬元。
王安坤說:“當警察的,就是要時刻準備抓捕,所以我特意為自己制定了擒拿格斗、長跑、俯臥撐、仰臥起坐等耐力和力量訓練,及開展語言控制、警械使用、搜身帶離、現(xiàn)場急救等訓練,真正練出硬本領、練出精氣神。這樣面對突如其來的遭遇戰(zhàn),我們才能保持不敗?!?/p>
對視的那一眼
“每天站在檢查站看著人來人往,其實練的就是眼力。我們不可能將每一輛過往車輛全部進行治安盤查,但是也絕對不會放過任何一輛可疑車輛和人員。”西安市公安局浐灞分局網(wǎng)安大隊副大隊長、西安市繞城高速新筑公安檢查站帶班領導張旭說。
8月17日傍晚,新筑公安檢查站的民輔警如往常一樣在對過往車輛進行盤查。一輛輛車有序排著隊,民警兀恒順著車隊張望,恰好一輛陜A牌照的黑色小轎車司機抬頭對上了兀恒的眼神。也就是這一個對視,該車突然熄火了。
面對這奇怪的舉動,張旭和兀恒同時上前進行盤查。兀恒要求該司機出示身份證、駕駛證時,這名張姓男子先是謊稱忘帶,然后又稱丟失,發(fā)現(xiàn)謊言無法騙過民警時,才慢吞吞掏出了身份證。
隨后,張某被帶至檢查站內(nèi)進一步核查,民警發(fā)現(xiàn)他系山東警方于今年7月上網(wǎng)追逃的犯罪嫌疑人,涉嫌幫助信息網(wǎng)絡犯罪活動,同時還有敲詐勒索前科。
經(jīng)過現(xiàn)場訊問,張某承認自己前不久因為涉嫌幫信罪被山東警方通緝。但他沒想到自己都逃至陜西境內(nèi),還換上了陜西牌照的車輛,竟然還是被民警抓獲歸案。
兀恒說:“其實就是犯罪嫌疑人心虛,當他看見民警盤查,又恰好對上眼神時,慌亂之中錯誤地操作了汽車,讓我們抓個正著。當然,這也依賴于我們新筑公安檢查站構建的‘以車輛為單元、以人員為核心、以物品為延伸’查控理念,加大治安盤查力度,掃除違法犯罪苗頭,為全市百姓的平安筑起一道屏障?!?/p>
上班途中撿個“熟人”
3月23日7時,西安市公安局新城分局民警張凱像往常一樣駕車去單位上班。在經(jīng)過三府灣客運站等紅燈時,出于職業(yè)習慣,他來來回回掃視著過往的人群。這無意的一掃,讓他發(fā)現(xiàn)了一個“熟人”。
張凱當即靠邊停車,悄悄靠近這個“熟人”。還不等周圍群眾反應是怎么回事,張凱就將這個“熟人”反手扣住并帶回公安局。這個“熟人”,可不是張凱的親朋好友,而是他在一個月前辦理一起案件時的“漏網(wǎng)之魚”。
2月下旬,有群眾報警稱,其在新城區(qū)一長途汽車站附近被4名“票托”以簡化手續(xù)代購車票為由詐騙1700元。便衣大隊在對此案展開秘密偵查取證后,對4人“票托”團伙成員進行集中抓捕。3人落網(wǎng),1人逃脫。
雖然那名嫌疑人在遠處發(fā)現(xiàn)情況異常就逃脫了,但他的體貌特征卻深深地印在了張凱的腦海里。只要得空,張凱就會對著嫌疑人的照片“復習功課”,分析其作案習慣和行動軌跡以及有可能出現(xiàn)的地方。
辦案時,只要看過嫌疑人的照片,即使從未在生活中謀面,張凱也能在茫茫人海中快速鎖定嫌疑人。即使嫌疑人外貌有可能發(fā)生了變化,張凱也能通過身體特征把人認出來。心思縝密的張凱曾是“八一柔道隊”的主力隊員,多次斬獲全國冠軍,代表國家參加過第五屆世界軍人運動會。張凱說:“對警察而言,想練就一雙‘鷹眼’沒啥捷徑可走,就是在數(shù)以萬幀的圖像信息中搜尋犯罪嫌疑人蹤跡,再一幀一幀地刻進自己的腦海里?!?/p>
(記者?梁爽?魏鑫?實習生?李宛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