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迎二十大 忠誠保平安 奮進新征程 建功新時代

一位失足未成年人與辦案法官的真情故事

近日,最高法、最高檢、公安部、司法部聯合發(fā)布《關于未成年人犯罪記錄封存的實施辦法》,這讓西安市中級人民法院未成年案件綜合審判庭法官雷雯想起了那封珍藏在抽屜里的信件。

“阿姨,我在里面過得很好,現在把頭發(fā)剪了……我長高了也長胖了……我會照顧好自己的……希望你們也注意身體……”

信件上娟秀的字跡,來源于一位正在服刑的女孩曉晴(化名)。

2019年,當時不滿16周歲的曉晴因涉嫌搶劫罪,被一審法院依法判處有期徒刑5年2個月,后該案上訴至西安中院,由雷雯擔任主審法官。

雷雯回憶起第一次見到的曉晴:斯斯文文,皮膚白得不見一絲血色。整個提審過程,她蜷曲著身體,低垂著腦袋……可最讓雷雯揪心的,是曉晴眼里充盈著的憂傷和迷惘。

這么一個文弱的孩子,怎么會成為搶劫犯呢?

帶著疑惑,雷雯嘗試走近這個孩子,她把卷宗翻了又翻,多次到看守所對曉晴進行細致的心理疏導和情理教育……一次又一次的努力,雷雯有了收獲。

如雷雯所料想的一樣,曉晴不是一個“壞孩子”。父親長年吸毒,母親在其幼年時離家出走后再無音信,曉晴從小就和奶奶相依為命。2019年,曉晴的奶奶生了重病。為了籌錢給奶奶治病,法律意識淡薄、父母關愛缺失,且正處于青春期的曉晴便在網上認識的幾名少年的唆使下,實施了搶劫行為。一時沖動,釀成大錯。被捕后,認識到錯誤的曉晴積極配合公安機關調查,悔罪態(tài)度誠懇。

如何讓這樣一個孩子既能受到應有的法律懲戒,又能在悔過自新后可以順利回歸社會呢?包括雷雯在內的合議庭法官們本著對未成年人犯罪“教育為主、懲罰為輔”的刑事原則,懷著對失足少年未來的擔憂和關懷,反復討論,多次合議,在法律的制度間為曉晴尋找“最優(yōu)解”。

然而,就在合議庭一籌莫展之際,雷雯接到了公安機關打來的電話,被告知曉晴的奶奶和爸爸在她被關押期間意外死亡。

“真是麻繩專挑細處斷。我一直在想,小丫頭能承受失去親人的痛苦嗎?沒有了親人,她該如何面對未來?我們法官還能為她做些什么?”雷雯告訴記者,當時的她在震驚之余,更多的是深深的擔憂,但也只能把消息如實告知曉晴。得知消息后,曉晴失聲痛哭,并陷入深深的悔恨當中,甚至產生了輕生的念頭。雷雯說,她望著那雙寫滿了迷惘和憂傷、又因親人離世滿是悲痛和絕望的眼睛,心里涌動著無數的痛惜和憐愛。雷雯堅定地告訴曉晴:“我絕對不會放棄你,也請你一定不要放棄自己!”

從看守所回來后,雷雯開始與公安機關及社區(qū)聯系,歷時半個多月后,終于找到了曉晴遠在外地的媽媽,并帶她去探望曉晴。見到了母親的曉晴,情緒逐漸平穩(wěn)。在法官的引導下,曉晴的母親為曉晴繳納了一審判決的罰金。

不久后,合議庭在充分考慮曉晴的犯罪動機、悔罪態(tài)度及繳納罰金等情節(jié),酌情對其從輕處罰,改判有期徒刑4年9個月,同時作出了犯罪記錄封存決定書。

“犯罪記錄封存是教育挽救犯有較輕罪行的失足未成年人的一項重要法律制度,能最大限度讓那些一時失足的孩子擺脫‘一次犯錯,長期受過’的阻礙,更好融入社會?!崩做┱f。

案子審結后,合議庭的法官們沒有停下幫教的腳步,他們給曉晴送去換洗衣物和生活用品。雷雯還特意讓自己就讀高二的兒子給曉晴送了一本書,并讓他以朋友的身份在扉頁寫了一段鼓勵的話。

后來,雷雯收到了曉晴的來信。

“我一直都覺得自己是一個不幸的人,但是我又是幸運的。雷阿姨,你知道嗎,你們是照進我生命里的一束光,給了我希望。你對我說的每句話,都猶在耳畔。我決心悔過自新,從今以后按照你說的那樣去做人,去做一個有用的人。你們的恩情,我會一直記得……”

這些赤誠又滾燙的語句,讓雷雯和同事們紅了眼眶,也更堅定了他們作為法官的那份信仰和堅守。

“只要用心、用愛、用行動去引領,迷途的心靈總能重回正軌?!崩做└嬖V記者,她從事未成年人案件審判已有9個年頭了,回想起一路走來,看過了太多誤入歧途的懵懂少年,看過了太多青絲白發(fā)相擁而泣的人間悲劇,有辛酸、有嘆息,有感動、有糾結,內心深處經常沉甸甸的。

“如果要為這份‘沉甸甸’定義,可能就是責任吧?!崩做┱f。

其實,不止雷雯,西安中院未成年案件綜合審判庭的每一名法官都有著同樣的情愫。對他們而言,案件的審結不僅僅止步于案結事了,如何讓那些懵懂少年重新走向美好的明天,才是他們更重大的責任。

據了解,自2014年西安中院未成年案件綜合審判庭成立以來,已累計審理各類涉未成年人案件2600余件。法官們融愛于法、寓教于審,用司法關懷將一個個迷惘少年重新拽回陽光下。該庭先后獲得全國“青少年維權崗”、“陜西好青年集體”、“西安市三八紅旗集體”等榮譽稱號。

這世上常有猝不及防的別離和突如其來的黑暗,讓青澀稚嫩的心無處躲藏。愛和溫暖,就是那束刺破黑暗的光。

《關于未成年人犯罪記錄封存的實施辦法》已于5月30日開始施行。在日益完善的司法制度和持續(xù)升溫的法治關懷下,越來越多的“曉晴”不再因一時犯錯而終身受歧視和偏見,他們將輕裝前行,回歸正途,擁抱更好的未來!

(記者 陶玉瓊 通訊員 王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