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迎二十大 忠誠保平安 奮進新征程 建功新時代

架起解紛“連心橋”

近年來,漢中市南鄭區(qū)人民法院黃官法庭堅持把非訴訟糾紛解決機制挺在前面,努力從源頭上減少訴訟增量,構建“村村調”訴源治理新方式,逐步形成人民法院調解平臺全面進鄉(xiāng)村、進社區(qū)、進網格并融入村鎮(zhèn)綜治中心“三進一入”的網格信息化解紛格局,形成訴前調解、特邀調解、速裁審理三結合的一站式解紛工作格局,打造村、鎮(zhèn)、法庭三級解紛路徑。

8月4日下午,南鄭區(qū)法院黃官法庭指導轄區(qū)武家溝村、張家灣村人民調解組織化解一起機動車交通事故責任糾紛,將矛盾止于訴前。

黃官鎮(zhèn)武家溝村村民陳某駕駛電動車不慎撞傷張家灣村村民李某,造成李某10級傷殘,經鑒定,陳某負事故全部責任。事發(fā)后,陳某及其家人拒絕賠償,導致雙方對立情緒極大,并引起廣泛關注。了解事情原委后,黃官法庭本著“小事不出村、矛盾不上交”的原則,通過前期已入駐兩村村委會的人民法院調解平臺,將案件委派給兩村黨支部書記兼南鄭區(qū)法院特邀調解員劉建文、易禮海,由村級調解組織先開展調解工作。

調解過程中,陳某態(tài)度強硬,拒絕賠償。特邀調解員及時向法庭反饋。法官徐劍隨即邀請法律顧問馬榛、黃官鎮(zhèn)“文說理”工作室負責人文正安等基層調解力量,在武家溝村和張家灣村之間,架起解紛“連心橋”,再次對該起糾紛進行調解,現場以案講法,吸引了數十名村民自發(fā)旁聽。

調解現場,徐劍對李某在此次事故中花費的醫(yī)療費、護理費以及應給予其的殘疾賠償金等在小黑板上逐一核算、逐筆列明,讓在場村民明晰法律規(guī)定和法院判案流程,也讓陳某意識到自己給李某造成了巨額損失。調解員們見陳某態(tài)度松動便趁熱打鐵,分別從法律、親情、誠信等方面進行勸導,旁聽村民也紛紛規(guī)勸陳某。最終,陳某主動要求達成協議并盡快賠償,法庭當場對調解協議進行司法確認。

據了解,截至目前,黃官鎮(zhèn)特邀調解員訴前調解糾紛共計70余件,其中法庭指導調解25件,司法確認6件,出具調解書13件;對4起相鄰糾紛和6起未投保交強險的交通事故糾紛,均已由村鎮(zhèn)調解組織通過訴前調解處理并主動履行,效果良好。黃官法庭受理的民事案件數量與同期相比下降了35%,調解率上升了25%。轄區(qū)群眾從“有事找法庭”到“有事問法庭,解決糾紛信法庭”,從源頭上減少了矛盾糾紛及衍生訴訟案件發(fā)生。

(記者?呂平?通訊員?葉青?陳前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