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山深處法槌響
“現在開庭!”2月18日9時,在咸陽市禮泉縣人民法院叱干法庭內,庭長田建龍敲響了法槌。
在事先沒有打招呼的情況下,我們沿著山區(qū)公路驅車60公里來到叱干法庭。進入辦公大樓,只見訴服大廳寬敞明亮,辦公設備一應俱全,法官休息室、審判庭、灶房、衛(wèi)生間規(guī)劃有序,家事調解室里莊重而溫馨。
10時30分,庭審結束。整個庭審從法庭調查、質證、辯論到最后調解共用時一個半小時。
田建龍從審判庭出來,見我們站在院內,很是驚奇,跑過來握住我們的手,連忙招呼屋里坐,介紹了法庭的基本情況。
“新的一年,我們要以開展‘雙進’工作為抓手,學方法、強本領、轉作風,通過上級法院的送達調解平臺,建立‘繁簡分流、簡案速審’機制,做到快辦案、多辦案、辦好案,及時有效地化解轄區(qū)內的矛盾糾紛?!?/p>
對于今年法庭的工作,田建龍不假思索,娓娓道來,目光充滿著自信。
地處禮泉縣北部山區(qū)的叱干法庭,與淳化、永壽、乾縣相接壤,轄區(qū)面積100多平方公里,人口11萬,管轄叱干、建陵、南坊、石潭等鄉(xiāng)鎮(zhèn)的民商事案件,是禮泉縣法院成立最早的一個基層人民法庭。
針對轄區(qū)位置偏遠、交通不便、群眾居住分散的實際,叱干法庭采取巡回辦案、就地開庭、送法上門等方式,建立健全人民調解機構,調動人民調解員、村里能人、鄉(xiāng)賢人士等力量,大力開展“五鏈共治、法在基層”活動。2020年,叱干法庭共受理各類民事案件212件,結案率?100%,其中調撤結案118件,調撤率為56%。
山區(qū)的早春,乍暖還寒。正午的陽光溫暖地照在鄉(xiāng)間小路上,兩旁嫩嫩的柳葉剛剛冒出新芽,孕育著新一年的生機。結束庭審不久的田建龍顧不上休息,便帶領法庭4名干警踏上通往南坊鎮(zhèn)東五什村的鄉(xiāng)間公路。
走進村子,他們借用村委會辦公室,現場調解了一起機動車交通事故責任糾紛案。
原告陳某與被告劉某同在一村。2020年6月3日,原告陳某乘坐被告劉某駕駛的無牌照三輪車去南坊鎮(zhèn)趕集,當車行駛到禮永公路5公里處,由于劉某駕駛不當,導致車輛側翻,造成陳某大腿骨折。后經禮泉縣公安局交警大隊認定,劉某負事故的全部責任,陳某無責任。事發(fā)后,劉某給付陳某醫(yī)藥費20000元,剩余6700元一直未付。無奈,陳某一紙訴狀將劉某訴至法庭要求賠償。
庭審中,田建龍會同村干部與當事人溝通,詳細了解原、被告雙方矛盾糾紛的根源,經過耐心細致做工作,原告陳某自愿放棄誤工費、護理費、營養(yǎng)費,被告劉某同意一次性支付原告醫(yī)藥費2300元,雙方達成和解協(xié)議。
庭審后,田建龍與當地群眾進行交流,告知大家一定要遵紀守法,運用法律武器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
在五鳳山腳下的東五什村,叱干法庭干警用身邊鮮活的案例,現場以案說法,提高了群眾知法、懂法、用法的能力。
“近年來,我們堅持司法為民的宗旨,積極踐行便民、利民理念,在轄區(qū)開展‘入戶、入村、下鄉(xiāng)’活動,將法庭搬到田間地頭、農家院落,拉近了與群眾之間的距離,引導群眾通過法律渠道處理矛盾。”田建龍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