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警老王和他山里的“兒子”
王武名和戴博超合影。
這是一個愛心與勵志交融的故事。
大巴山深處,一名因貧困瀕臨輟學的14歲少年,偶遇了一位來自西安的民警。從此,民警開始關注少年的成長,資助他讀完高中、考上大學。在少年成長的過程中,這位民警像父親一樣關愛著他。如今,這個大山里走出來的小伙子戴博超,在西安交大讀碩士研究生畢業(yè)后,已在國內一家生產鋰電池的龍頭企業(yè)就職。
9月15日,在西安市公安局蓮湖分局政工科辦公室里,記者見到了王武名。提及小戴,王武名露出燦爛的笑容,眼角的褶皺都擠在了一起……
有志少年
2007年秋季,時年53歲的蓮湖公安分局政工科民警王武名因工作需要來到安康市鎮(zhèn)坪縣。王武名是名宣傳干部,平時的工作就是拍照和寫文章。對自己這份工作,他非常熱愛。
來的頭一天,王武名自報家門,到縣公安局接了個頭。第二天上午,他便隨鐘寶派出所教導員王升軍、輔警陶俊下鄉(xiāng),去了鐘寶鎮(zhèn)青林村。下公路步行,路過一間很破舊的農房歇腳,一老一少父子倆,各自背著裝滿玉米棒的背簍,從山上剛回到家中。父親個子不高,少年臉上看起來少了幾分稚氣,多了些憂郁。王武名問他今年多大了,上幾年級?少年邊干活邊回答:“14歲,在鐘寶中學開學上初二?!?/p>
“那男娃挺可憐的,他媽媽6年前外出打工,一直沒有回家,去年沒了音訊,也不管愛人和兒女。但男娃很爭氣,學習成績一直很優(yōu)秀?!碧湛@了口氣說?!?
搭話以后王武名挺奇怪,父親叫陳福林,兒子卻叫戴博超。老陳拄著鋤頭告訴王武名,他是跟了母親姓陳,父親本姓戴,所以,女兒、兒子姓回了戴。提起他家目前狀況,老陳一臉的無奈。家里種著4畝坡地,勉強維持著全家溫飽,女兒和兒子的學雜費,是個沉重的負擔。老婆嫌他沒本事,掙不來錢,便離家外出打工斷了聯系。女兒戴石萍原來學習很好,為了弟弟戴博超能繼續(xù)上學,2006年春天,她初中沒畢業(yè)就輟學去了廣東打工,走時才16歲。
為了攢出學費,老陳除了種地,還常去給別人打短工。農閑時,他還會帶著戴博超上山采草藥?!澳悄阍覆辉敢夤﹥鹤由洗髮W?”王武名問陳福林?!澳苌洗髮W當然好了,只要兒子能考上,再苦我也要供他?!标惛A肿畲蟮脑竿?#xff0c;就是讓兒子走出大山。
王武名起身進屋看了一圈,用家徒四壁形容戴博超的家一點都不過分。屋里很暗,沒有一件值錢的東西??墒?#xff0c;這戶人家從臥室、廚房一直到大門,所有的木門上卻都貼滿各種獎狀,仔細一看,都是姐弟兩人的。
戴博超告訴王武名,姐姐輟學去打工,都是為了他。為了給爸爸、姐姐爭氣,他學習一直很努力。在班上,他考試基本上都是第一,最差也是前三名。走出土坯房,王武名問戴博超有沒有信心考上高中和大學,少年抬起頭來,目光堅定:“有!”臨離開時,王武名問他要了他家的地址和郵編。王武名想起,包里還有兩支新鋼筆,便把兩支鋼筆掏出遞給戴博超,戴博超不肯接:“爸爸不讓我隨便拿別人的東西?!蓖跷涿唁摴P硬塞到他的手里,又給他留了一張名片,讓他以后有困難跟自己聯系。戴博超連聲道謝。
離開這里走出好遠,王武名回頭望去,那個手拿鋼筆和名片的少年,依然站在自己家門口望著他。王武名趕緊掏出相機,給他拍了一張照片?;胤拍菑堈掌?#xff0c;少年憂郁的眼神仿佛夾雜著渴望、期盼。
龍門一躍
回西安一周后,王武名去郵局,給戴博超寄去了一個郵包。郵包里,除了衣服和鞋子,還有一本《中學生英漢詞典》。他知道,戴博超這時候還沒有一本像樣的英漢詞典呢。
這以后,王武名就和他們父子一直通過短信聯系著,并關注著戴博超的學習和成長。
王武名還先后給小戴寄過籃球和足球。王武名在短信上告訴戴博超,希望他除了學習之外,還能加強體育鍛煉。農村娃要走的路比城里娃多,如果是山路,那就更費鞋。所以,他給小戴寄的東西中,鞋子最多。有次準備給小戴寄文具和書籍,王武名讓老伴兒準備些衣物。老伴兒一邊準備,一邊跟王武名嘀咕:“那么多的貧困生,你幫得過來嗎?”王武名說:“我是幫不過來,但能幫助一個是一個!”收到戴博超發(fā)來的短信,知道他又考了年級的第一名、第二名,王武名就覺得特別開心。
2009年7月16日,王武名收到了陳福林發(fā)來的短信:戴博超的中考成績已經出來了,是544分,全校第一名,還被評為安康市級“三好學生”。他準備報的學校是縣城的鎮(zhèn)坪中學。戴博超要上高中了,王武名決定正式資助他,幫他念完高中??墒?#xff0c;王武名給陳福林前后發(fā)了三次短信,問他孩子上高中需要多少錢,他都不肯說。
考慮再三之后,王武名給鎮(zhèn)坪縣團委發(fā)了一份傳真,提出打算資助戴博超。不久,鎮(zhèn)坪縣團委就回復了王武名,詳細告訴了他戴博超每學期學費、雜費、課本費、住宿費和生活費需要多少錢。從這時開始,每年2月、9月新學期開學之前,王武名都會通過縣團委給戴博超名下轉去一些錢。
花開花落,到2012年時,小戴要高考了,情況究竟如何呢?學習是不是如短信里那樣出色?能否真的能走出大山?王武名心里沒底兒。畢竟,他們只是5年前見過一面呀!
2012年“五一”假期間,王武名再次奔赴鎮(zhèn)坪縣。一到鎮(zhèn)坪縣,他就去鎮(zhèn)坪中學看望戴博超。5年不見,小戴長高了,白白凈凈,更有書卷氣了。臨別,當著老師的面,王武名給小戴提了3點建議:一是參加高考思想不要背包袱,正常發(fā)揮就行;二是在公布高考分數前和老師、同學們好好研究他這次專門帶去的2012中國大學排行榜,多了解大學信息;三是選大學和專業(yè)不要過分考慮學費高低,不要因為經濟問題而放棄自己喜歡的大學和專業(yè),要堅定選擇自己喜歡的大學和專業(yè)。
高考前一天,王武名給小戴的短信很短,只有“大膽、心細”4個字。6月25日中午,陜西省公布高考分數線,一本理工類517分。當晚收到戴博超短信,他高考成績584分,高出陜西高考一本理工線67分。
該報哪所大學呢?戴博超牢記了王武名的一句話:“意見別人提,主意自己拿?!痹诖鞑┏睦?#xff0c;這位大山之外的王伯伯,早已像父親一樣給自己力量。戴博超想上的是吉林大學。2012年7月20日晚,王武名收到了小戴發(fā)來的短信,他已經被心儀的吉林大學農業(yè)機械化及自動化專業(yè)錄取。小戴還告訴王武名另一個好消息,7月3日,他已經被鎮(zhèn)坪中學黨支部發(fā)展為中共預備黨員。
前程美好
戴博超考上吉林大學令人高興,可是,憑他父親陳福林種地的收入,怎么供得起他去那么遠的地方讀書呢?2012年這個夏天,王武名使出渾身解數想辦法去資助這個孩子。了解到西安某媒體有一個和企業(yè)聯手資助貧困學生的“援”計劃,每一名列入計劃的貧困學生,可以得到5000元的贊助,王武名便把他和小戴的故事,講給了該媒體的工作人員。果然,這件事引起了西安柏樹林蔚藍廣告公司的關注,他們愿意為戴博超提供3年的助學金,每年6000元,再加上鎮(zhèn)坪縣獎勵給考上一本學生的6000元錢,戴博超上大學的經費算是有了著落。
在吉大上學期間,因學習成績優(yōu)異,小戴被吉大保送到西安交通大學機械學院機械專業(yè)上研究生。后來,小戴研究生要畢業(yè)了,怎么幫小戴找個好工作,就又成了王武名的一件心事。
“意見別人提,主意自己拿?!痹谶x擇工作單位時,王武名再次跟小戴這樣說。小戴最終選擇了一家生產鋰電池的企業(yè),和他的專業(yè)對口,更何況,這家企業(yè)在全球都屬于行業(yè)的龍頭老大。
(記者馬文青通訊員胡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