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迎二十大 忠誠保平安 奮進新征程 建功新時代

“我們一家三代都是法院人”

一段奇妙的緣分,不僅讓兩個年輕人組成了一個幸福美滿的家庭,更成就了一家祖孫三代與法院工作的情緣。

祖孫三代人?一脈政法情

“一個人走也許會很孤單,一群人必定會行更遠。相信中國法治的漫長征程中有你們的加入,即使情到深處,人亦不孤獨?!?/p>

——寫給我素未謀面的爺爺和父親

?

代承新(作者愛人的祖父)獲得的獎狀

一面獎狀

思緒的閘門從這張保存了61年之久的獎狀開啟,紙張皺皺巴巴并有些破損,我小心翼翼地打開,散發(fā)出一股很有年代感的墨香。獎狀正中央為四面紅旗簇擁下的毛主席頭像,左右豎排分別印刷著“生產(chǎn)必須安全,安全為了生產(chǎn)”的語錄,正文是毛筆字手寫體,內(nèi)容記載為“代承新同志在1959年司法工作戰(zhàn)線上積極苦干,清廉務(wù)實,成績顯著,評為先進工作者,以資鼓勵,希戒驕戒躁,繼續(xù)努力,爭取更大成就?!?/p>

?

第一排左起第一人為代承新(作者愛人祖父)

1953年,爺爺代承新從西鄉(xiāng)縣第三區(qū)公所民政助理員崗位上,調(diào)入西鄉(xiāng)縣法院工作,先后任書記員、審判員、副院長。

雖然爺爺轉(zhuǎn)變?yōu)楦刹可矸?#xff0c;但他一生勤儉節(jié)約,艱苦樸素,清廉正直。50年代末60年代初,生活物資比較匱乏,只有到了節(jié)日或者是家里有重大的事情,老百姓才會把白米、白面拿一點出來吃。記得家里人講過一個真實故事,一位很樸素的老鄉(xiāng),拿著幾斤大米想讓爺爺幫忙給自己的案子說情。但爺爺義正言辭的拒絕了,他說:“我本是農(nóng)民出身生活條件艱苦,雖然現(xiàn)在成了干部,但不能忘記革命根本。群眾找你解決矛盾糾紛,是出于對法律的信任,這幾斤大米,肯定是他東借西湊,自己餓著肚子、勒緊褲腰帶擠出來的,我堅決不能占群眾的小便宜。”

爺爺退休后回到了農(nóng)村老家,和奶奶生活在3間土坯房里,安度清廉的晚年,直至2008年因病逝世。他憑著對法官職業(yè)的忠誠熱愛,對人民高度負責的態(tài)度,秉公執(zhí)法,清白做人,始終不渝地實踐著自己的信念和追求,使法律的天平不傾斜,用一生守護著公平正義的最后一道防線。

?

代長有(作者愛人的父親)的口琴

一支口琴

我在家里收拾東西的時候,發(fā)現(xiàn)了一只黑色的包,一層層打開之后捧出一只老式的鐵皮口琴,歲月斑駁,鐵皮上的油漆有些脫落了,但口琴上面用刀刻著的“儉”字卻依然可見。

?

代長有(作者愛人的父親)

1978年,時年22歲的父親代長有,帶著這只口琴來到了青海省軍區(qū)參軍服役,在部隊期間他刻苦訓練,還加強文化知識學習,練就了一手好字,經(jīng)常手寫黑板報等,表現(xiàn)突出的他擔任了副班長。3年后光榮退伍轉(zhuǎn)業(yè)回到地方,進入西鄉(xiāng)縣法院工作,被分配到當時的西鄉(xiāng)法院白龍?zhí)寥嗣穹ㄍ?#xff0c;這個口琴他一直帶在身邊。

從寂靜的邊防之夜,到濃郁的鄉(xiāng)村黑夜,琴聲悠揚散漫,抒發(fā)著他對生活和工作的熱愛。在那個百廢待興的時代,任何工作的開展都絕非易事,基層司法工作更是如此,在那段歲月中,除了正常工作之外,他對自己嚴格要求,利用休息時間惡補法律知識,為干好工作打下堅實的法律基礎(chǔ)。家里目前仍保存完好的一臺紅旗牌半導體收音機,還有各類的剪報材料,以及五本厚厚的筆記本,都是他學習法律的途徑。

?

那時候法庭的辦公條件、居住環(huán)境都極其簡陋,全庭上下擠在幾間青磚小瓦房內(nèi),從“通訊基本靠吼,辦案基本靠走”的年代一路走來,大家都是以法庭為家。經(jīng)常為了辦一個案子,他和老庭長步行下鄉(xiāng)十幾天才能返回法庭,吃住在老鄉(xiāng)家里,淳樸善良的群眾聽說干部要住在自己家里了,都紛紛邀請他們吃一頓飯,或者悄悄塞一些農(nóng)產(chǎn)品給他們。父親每次特別注意這些細節(jié),他總是自己帶著糧食、生活用品,堅決不給老百姓增加負擔,不僅如此,工作之余他還主動挽起褲腿,幫助老百姓下田下地干農(nóng)活,群眾對他贊不絕口。

父親在艱苦的基層法庭工作期間,忘我工作,起初他并沒有關(guān)注自己身體的不適,因為工作太忙沒有時間到醫(yī)院去檢查,覺得年輕身體素質(zhì)好,忍忍就過去了,隨著身體越來越瘦削疲憊,在家人的強烈要求下去醫(yī)院做了檢查,從檢查確診到病情迅速惡化,只有半年多時間。

人生瞬息萬變讓人猝不及防,年輕的生命被定格在了32歲,他離開了僅僅5歲的孩子,離開了一起工作的同事。父親短暫的一生,是清貧的一生,他在臨走前,沒有存款,上班的微薄積蓄全都補貼了生活在農(nóng)村的兄弟姐妹們,他一直有一個愿望,等攢夠了錢一定要給自己的三口之家蓋一間可以遮風避雨的房子。然而,這一切都還沒有來得及,在生命的盡頭,他孑然一身的離開。琴聲中洋溢著一種催人淚下的哀傷和親情,這只口琴消弭著家人的悲愴,訴說著他清廉、正直、樂觀的品格。

?

劉一娟(本文作者)

一份責任

2012年,我通過公務(wù)員統(tǒng)一考試進入西鄉(xiāng)縣法院沙河法庭工作。經(jīng)人介紹認識了在派出所工作的老公,成為了代家的兒媳。記得第一次雙方家長見面時,親朋好友都覺得這是“生命里的一個巧合”,對于他們一家三代來說,也是“最好的安排”,法院的情結(jié)成就了這奇妙的緣分。一份從第一代到第三代法院人傳承下來的精神財富,至今即將滿七十載,接力棒交到了我手中,一種來自家園感的力量牽引著我。

聽家里人講述著爺爺、父親的故事,他們在工作中遇到的難處和痛苦從不會在家人面前表現(xiàn)出來,我開始理解到自己的責任,爺爺、父親把自己所有的精力都奉獻給了所熱愛的崇高的法院事業(yè),如何接過父輩交下的重擔挑下去,如何讓父輩的精神在自己身上得以傳承,為法治建設(shè)盡一份自己的力量,如何讓這種好家風像陽光雨露般沐浴澤潤后代,繼續(xù)傳承,成為了我的使命。進入法院工作8年的我,已真正懂得自己這個新一代法院人的使命,新時代也向我們這些政法新人展出新的問卷。

正如文中所說,“第一代到第三代法院人傳承下來的精神財富”仍將繼續(xù)傳承,所有法院人也將不忘初心,帶著司法為民、公正司法的使命繼續(xù)前行。

作者感悟

懷著復雜的心情寫下了這篇文章,思緒中包含了追思、悲傷、感動和振奮?!拔覀円患胰际欠ㄔ喝恕毕鹿P之時感觸頗多,因與爺爺素未謀面的遺憾,也因父親英年早逝的悲傷,更因肩上的責任重大,逝者已矣,是為不幸;生者如斯,情何以堪。每修改一稿,淚水幾度浸潤了我的眼眶,對家人的深深緬懷之情涌上心頭。

爺爺、父親用一生踐行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wù)的宗旨,把畢生的精力都奉獻給了所熱愛的崇高的人民法院事業(yè)。兩袖清風,潔凈如水,堅守著人性最樸素也最堅韌的根基,他們的精神猶如一座豐碑,刻在了后輩的心中,讓我在面對生活的坎坷的時侯,把苦難視為最無價的恩賜,更加堅忍、從容。

(劉一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