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迎二十大 忠誠保平安 奮進新征程 建功新時代

不可小覷的積分騙局

春節(jié)假期,不少平臺、商家開始發(fā)送各種活動短信,其中有不少推出積分清零活動,提醒用戶盡快兌換平時積攢的積分,并稱如不及時兌換,積分將作廢。

消費積分兌換,本是銀行、品牌商家和通信運營商利用春節(jié)假期,回饋消費者和吸引新用戶的一項福利,主要是通過短信提醒消費者,及時將會員積分兌換成商品或者服務。這屬于正常的合法營銷活動。但是,近幾年,消費積分兌換的信息漫天飛舞、魚龍混雜,讓消費者很難分清是套路還是福利。

據(jù)了解,其中一部分消費積分兌換信息,是通過設置虛假鏈接、提供補差價等手段,套取消費者個人信息或銷售假冒偽劣商品的。還有部分積分清零短信暗藏陷阱,成為一些不法分子斂財?shù)墓ぞ摺2环ǚ肿訒俺涓黝愡\營商,讓受害人下載客戶端或點擊鏈接,套取受害人身份證信息、銀行卡號碼及密碼,從而實施詐騙。

消費積分兌換騙局由來已久,看似無關大局,實則社會危害大。若對此放任不管,必定會對商家的信譽和消費者的權(quán)益帶來損失。

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消費者權(quán)益保護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反電信網(wǎng)絡詐騙法》規(guī)定,未經(jīng)消費者同意擅自發(fā)送垃圾營銷、虛假宣傳短信息的商業(yè)短信屬于違法行為。雖然相關法律法規(guī)已對此類行為作出明確規(guī)定,但令人不勝其煩的營銷短信仍屢禁不止,主要是因為執(zhí)法上的過度寬容,鮮有平臺或商家因此受到處罰,違法成本太低相當于變相放任。

因此,監(jiān)管部門應在治理工作中負起主要責任,加大對違法商家和違法信息服務提供者的處罰力度,讓其痛到不敢再犯。除了從“點”上治理外,還可探索與檢察院合作,從公益訴訟角度開展“面”上治理,從源頭杜絕此類隱患。

對服務提供者的運營商而言,作為信息發(fā)送的端口及獲益方,有責任提升垃圾信息過濾技術,主動攔截垃圾短信,避免消費者遭遇騷擾或受騙,真正發(fā)揮出“第一道防線”作用。

(高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