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迎二十大 忠誠保平安 奮進新征程 建功新時代

中國詩詞是文化自信的堅固基石

《中國詩詞大會》第四季總決賽2月14日晚在央視綜合頻道八點檔播出。4位選手與本期百人團和預備團中答對最多且最快的選手爭奪攻擂資格,優(yōu)勝者與第9期擂主爭奪冠軍席位。最終天道酬勤,連續(xù)四季參賽的陜西籍北大女博士陳更戰(zhàn)勝另一位工科女博士孫曉婧獲得冠軍。

連續(xù)四年播出的《中國詩詞大會》,為傳統(tǒng)春節(jié)增添了的一道獨特的精神年味,成了億萬觀眾追捧喜愛的新年俗。美輪美奐的舞臺設計,爭奇斗艷的詩詞比拼,獨到深刻的嘉賓點評,頗具懸念的比賽過程,都讓中國詩詞,展現(xiàn)出穿透時空的巨大魅力。

中國詩詞,是上蒼賜予中華民族的文化特產(chǎn)和無價瑰寶。外國也有詩歌,但與方框漢字的中國詩詞相比,唯獨少了形式美,也不具有書法欣賞的條件和平平仄仄的韻律,沒見過誰用外語書寫詩聯(lián)貼在門上,就是一個證明。

中國詩詞的美,不僅是形式的、韻律的,而且是走心的、內(nèi)涵的。人類的所有情感,都能在中國詩詞中找到共鳴。喜怒哀樂,無不如此。

試想,有什么能比“春風得意馬蹄疾,一日看盡長安花”“晴空一鶴排云上,便引詩情到碧霄”道盡內(nèi)心的喜悅?有什么能比“老天若不隨人意,不會作天莫作天”“天長地久有時盡,此恨綿綿無絕期”說盡人間的惱恨?

中國詩詞,有悲天憫人的大胸懷:“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有細致入微的小體貼:“堂前撲棗任西鄰,無食無兒一婦人。”有愛國的的濃濃情愫:“只解沙場為國死,何須馬革裹尸還。”有激發(fā)勵志的鞭策:“黑發(fā)不知勤學早,白首方悔讀書遲。”可以說,中國詩詞,有價值巨大的精神營養(yǎng),是取之不盡的思想寶庫。

第四季《中國詩詞大會》以“賞中華詩詞、尋文化基因、品生活之美”為宗旨,邀請全國各個年齡段、各個領(lǐng)域的詩詞愛好者共同參與詩詞知識比拼。少兒團“少小需勤學,文章可立身”,青年團“及時當勉勵,歲月不待人”;百行團“哲匠熙百工,日月被光澤”,搭檔團“同聲好相應,同氣自相求”,預備團“世上無難事,只要肯登攀”,各個方陣選手的精湛表現(xiàn),放射出不同人生階段的光華。

本季參賽選手最小的5歲,最大的71歲,涵蓋教師、工人、飛行員、空乘員、工程師、保安、出租車司機、個體戶、公務員等33個行業(yè),這就生動地證明中國詩詞根植于普羅大眾的沃土,反映了他們的心聲,有著心靈相通的情感共鳴。

同樣,廣大觀眾對詩詞大會節(jié)目的熱愛與期待,歸根結(jié)底是因為詩詞點燃了人們心中對中華文化根脈的深深情感和綿綿眷戀。這份情感生生不息、薪火相傳,既是文化自信的堅固基石,又是中華兒女邁向新時代、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精神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