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安全部門與敵人的真實較量!雨花臺里“藏”著的故事丨超級大V的正義之旅
19日,南京,雨花臺。
長安君和@央視新聞、@人民日報、@新華網(wǎng)、@環(huán)球時報、@觀察者網(wǎng)、視覺志、新世相、梨視頻、“那年那兔那些事兒”的作者@逆光飛行、劉備我祖等超級大V,跟隨中國長安網(wǎng)的安哥的“正義之旅”來到這里。?從1927年起到1949年,這里是國民黨屠殺中國共產黨員和愛國進步人士的刑場。22年里,近十萬革命志士、愛國人士在這里慘遭殺害,他們中有共產黨人、工人、農民、知識分子……
在烈士紀念碑的西側有一處緩坡,這里是國民黨屠殺共產黨員主要的地方,當年曾被當?shù)厝朔Q為“髏上髏”——眾多烈士被國名黨草草掩埋,一層一層的都是人骨,所以叫“髏上髏”。?與西殉難處遙遙相望的東側,則是我們“正義之旅”的第三站,江蘇國家安全教育館——
讓美國關注的隱蔽戰(zhàn)線博物館
與游人如織的雨花臺風景區(qū)相比,這國家安全教育館略顯冷清,和它所展示的隱蔽戰(zhàn)線一樣,教育館似乎隱藏在綠蔭之中。?但很多人并不知道,它在國際上赫赫有名。
江蘇國家安全教育館是我國首家以國家安全為主題獨立成館的展館。2009年開館之初,就受到美國媒體特別關注,被美國人稱為中國的“間諜博物館”。?所謂的“間諜博物館”不是新鮮事物,在美國華盛頓、俄羅斯莫斯科、捷克布拉格等國家都有,也許是慣性使然,美國人把這座國家安全教育館與國際鼎鼎有名的博物館類比,從一個側面可以看出它的重要地位所在。?但這座安全教育館與其他國家的間諜博物館不同,這里不是為了展示腦洞大開的007式間諜裝備,也不是為了炫耀冷戰(zhàn)中無孔不入的神秘間諜,而是聚焦兩個字——
憂患?在這里,如同在記憶的長廊里漫步。我們可以看到建黨伊始至新中國成立那段黨的隱蔽斗爭史。?隱蔽戰(zhàn)線無數(shù)先烈以對黨和人民的無限忠誠,用超凡的智慧和勇氣,前仆后繼、英勇奮斗,才有了一次次從勝利走向勝利。
在這里,如同翻看一部驚險的小說。我們可以看到建國后一系列觸目驚心的案例,從CIA到東突,從臺灣到澳大利亞力拓公司……?進入新的歷史時期,國際形勢風云突變,隱蔽敵情復雜多變,維護國家安全依然任重道遠。
在這里,如同帶上洞穿黑暗的“夜視儀”。我們可以看到那些以往只出現(xiàn)在影視作品中的世界著名間諜機構。
無論是戰(zhàn)爭時期還是和平年代,明爭與暗斗始終交織于人類社會的發(fā)展史,國家、集團和組織間的競爭推動著無形戰(zhàn)線向全方位、立體化方向發(fā)展。
美國《洛杉磯時報》在曾報道中記載了一個小細節(jié)——一位游客參觀后在留言簿上寫下一句話:
我們必須保持清醒的頭腦,警惕國家安全受到的威脅。?事實上,在留言簿上,這樣的留言比比皆是,千言萬語匯成一個孩子的留言——
不亞于染血戰(zhàn)袍的旗袍
在展廳中擺放著一件旗袍,這不是什么間諜裝備,而一件記錄歷史的珍貴文物。它的主人丁明俊,與《潛伏》中翠萍的經歷如出一轍。
如影視劇中的情節(jié)一樣,沈世猷和丁明俊這一對夫婦打入敵人內部,成為埋伏在國民黨軍方高層中的“深喉”。?沈世猷在1938年考入國民黨中央軍校學習??箲?zhàn)勝利后,身為國名黨國防部一廳中校參謀,秘密參加中共地下軍事情報工作。?1947年丁明俊和沈世猷成婚后,才知道老公是地下黨身份。從此,這位優(yōu)雅的“軍官太太”,也“夫唱婦隨”,成為我黨隱蔽戰(zhàn)線的一員。
為了不引起注意,她在群眾中造成標準家庭婦女的印象,外出買菜購物都要抱著小孩。在“官太太”掩護之下,他們結婚的新家,也成了“共產黨員地下之家”的聯(lián)絡站。?渡江戰(zhàn)役前夕,沈世猷打入國民黨江防最高指揮機關京滬杭警備總司令部任中校參謀。當時解放軍渡江在即,沈世猷任國名黨江防指揮裝甲兵參謀,他利用作戰(zhàn)參謀外出、鑰匙留在辦公室之機,在極短時間內將國民黨軍隊從安慶到蕪湖的江防部署圖找到,并冒著生命危險將圖帶回家中連夜復制。?據(jù)丁明俊回憶:“夜深人靜后,我們夫婦倆一讀一寫,趕抄原圖。等把軍事圖謄寫完畢時,天已破曉。”
但就在沈世猷準備將國民黨進一步的江防圖送出時,湯恩伯總部宣布實行迎戰(zhàn)戒備狀態(tài),機關內部作戰(zhàn)人員被限制出入。
丁明俊決定穿著旗袍抱著尚在襁褓中的大女兒沈志紅“出征”,她裝作到中山陵游玩,以接受丈夫傳出來的情報。?一天午飯后,沈世猷來到江防總部附近的楊樹林里,將情報交給了妻子。丁明俊將情報藏在女兒的襁褓里,悄悄帶回并設法送出。?這是一份國民黨長江南岸炮兵兵力、火力配備詳細情報,這份珍貴的情報為百萬雄師過大江選擇登陸突破口做出了重要貢獻。?當時,丁明俊身上穿的,就是展館中的這件旗袍。
一件普通的旗袍,見證一段歷史。隱秘戰(zhàn)線的一身旗袍,不亞于炮火硝煙中血染的戰(zhàn)袍。
???國安部門和CIA在天池的直接較量
展館中有一塊不大的板塊,展示著來自1952年的泛黃照片:?解放軍在吉林擊落了一架美軍間諜機,并俘獲了兩名美國人。
故事比寥寥數(shù)語的介紹要精彩得多,這是中國國家安全機關和美國中情局的一次直接較量——
被俘獲的美國人一個叫約翰·唐尼,另一個叫理查德·費克圖。
在他們被釋放二十多年后,美國CIA網(wǎng)站專門對他們的行動資料進行了解密,世人才知道,他們是CIA專門訓練針對中國進行顛覆活動的特工。
1952年,朝鮮戰(zhàn)爭的硝煙仍在繼續(xù),唐尼和費克圖的行動與一般介紹的背景不同,他們并非是為了戰(zhàn)爭而到中國刺探軍事情報或進行滲透,而是為了一個更大的計劃——“第三勢力”項目。
所謂“第三勢力”,是新中國成立后美國在中國培訓和扶持的特務人員,他們以顛覆共和國為目標。雖然也打著反共的旗號,但美國人刻意讓“第三勢力”和退居臺灣的國民黨保持距離,因為他們驚訝的發(fā)現(xiàn),在多年殘酷的統(tǒng)治后,國民黨已經在大陸名聲掃地。
在新中國入朝參戰(zhàn)后,“第三勢力”得到了CIA新的重視。在當時,該項目旨在通過煽動中國國內的反政府游擊戰(zhàn),分散大陸對朝鮮戰(zhàn)爭所投入的資源。
唐尼在CIA負責培訓“第三勢力”人員,還負責情報的接應。1952年,此前空投到吉林的“第三勢力”特務和CIA建立起無線電聯(lián)系,稱有重要情報和官方文件等需要送回美國,要求CIA派飛機來接通訊員出境,他們把接頭地點定在長白山天池。
接應的任務落到唐尼和費克圖的身上。1952年11月的一天,他們乘坐一架C47飛機,從朝鮮半島起飛,前往吉林的接頭地點。飛行中費克圖打開了一個救生包,發(fā)現(xiàn)其中的點32口徑手槍沒有任何子彈。于是一路上他們還一直在拿這事開著玩笑。
但他們不知道,那支“第三勢力”的小分隊早已被我國安全部門抓獲,等待他們的是一張嚴密的大網(wǎng)。
11月的長白山腳下白雪皚皚冰冷刺骨,國安戰(zhàn)士們?yōu)榱瞬槐┞缎雄?#xff0c;把棉襖反穿并澆上水,硬是埋伏了幾個小時,終于等到CIA的間諜飛機。
午夜時分,唐尼和費克圖的飛機到達接頭地點,見到了地面標識,在準備通過掛鉤和絞盤低空接“通訊員”上機時,雪原上覆蓋住兩門高射炮的白色偽裝布被掀了起來,在飛行線路上,組成了交叉火力。
曳光彈穿透機艙,兩名飛行員當場斃命,唐尼和費克圖因為在打開的艙門邊操縱絞盤,及時跳傘,但飛機高度過低,傘包并沒有打開,皚皚雪原救了他們的命,兩人被當場擒獲。
有趣的是,這兩個經驗豐富的CIA特工在被俘后,他們按照培訓守則堅稱自己是民用航空公司的工作人員,而美國則發(fā)表聲明稱機上的人員是美國陸軍的“文職人員”,CIA甚至編造了一段謊言說飛機墜入太平洋,并由中情局局長向唐尼和費克圖的家屬發(fā)去慰問信:
“您的兒子/丈夫乘坐了一架在韓國和日本之間進行商業(yè)飛行的飛機?,F(xiàn)在該架飛機逾期未歸,極恐可能已經失事……”
在獄中的兩名特工得知了這個巨大的烏龍后哭笑不得,同時也對中情局無情地拋棄深感失望,他們主動承認了自己是CIA間諜的事實,還將“第三勢力”的信息和盤托出。
被依法判刑后,他們在監(jiān)獄里渡過了一段漫長的歲月。1973年唐尼和費克圖被釋放回到美國,與之前的無情拋棄形成鮮明對比,這兩個“全部招供”的特工受到了CIA“英雄般”的歡迎……
有一個值得關注的小細節(jié),即便是底線全無的CIA,也公開承認,在唐尼和費克圖服刑的19年間“沒有遭受任何肉體折磨”。
沙場血塵有逝,諜海浪涌不息。波譎云詭的隱蔽戰(zhàn)線、驚心動魄的諜戰(zhàn)故事時刻提醒著來這里參觀的人們:?保證國家安全是頭等大事,國家安全人人有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