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調灞橋”賦能社會治安綜合治理 ——西安市灞橋區(qū)人民法院積極探索具有區(qū)域特色的多元解紛機制

為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堅持把非訴訟糾紛解決機制挺在前面,從源頭上減少訴訟增量”的重要指示,近年來,西安市灞橋區(qū)人民法院積極參與基層治理創(chuàng)新,主動融入轄區(qū)“13335”(即“一個主導、三級聯動、三類重點、三種平臺、五項機制”)矛盾糾紛大調解工作格局,以“云調灞橋”為抓手,打造了具有地方特色的多元解紛機制,助力轄區(qū)社會治安綜合治理不斷取得新成效。

為進一步推進矛盾糾紛多元化解,堅持和發(fā)展新時代“楓橋經驗”,西安市灞橋區(qū)人民法院深入基層實地調研,努力推進黨委領導、政府主導、司法行政機關指導、各部門支持配合和社會廣泛參與的大調解工作機制,積極構建橫向縱向融合、線上線下聯動的“云調灞橋”調解模型,先后與多部門印發(fā)了《關于進一步加強源頭治理全面推進“云調灞橋2.0”工程建設的實施方案》等制度性文件,為“云調灞橋2.0”工程的順利運行打下了堅實的制度基礎,創(chuàng)立了“多元解紛+司法確認”解紛模式,提高多元解紛成功率。

2024年1月23日,灞橋法院正式入駐灞橋區(qū)一站式矛盾糾紛調處化解中心,并選派1名干警和2名特邀調解員固定坐班,為當事人提供法律咨詢、材料收轉、多元解紛、司法確認等一站式訴訟服務。同時,加強信訪法治化宣傳和教育,從源頭上將行政事項、司法訴訟與信訪案件進行區(qū)分,引導群眾依法理性表達訴求,切實將矛盾糾紛解決在基層、化解在萌芽。

構建縱橫結合的多元解紛機制

縱向上,構建區(qū)、街、村(社區(qū))三級調解網格。灞橋法院先后與轄區(qū)7個街道對接,推動73個村、社區(qū)人民調解員、矛盾排查化解員、網格員等共計587人入駐人民法院調解平臺。橫向上,以“法院+”為抓手,統(tǒng)籌各方力量,分析研判各領域矛盾糾紛化解現狀,積極尋找聯動結合點,與區(qū)綜網中心、公安灞橋分局、區(qū)總工會、區(qū)婦聯等十余個部門對接,建成“道交事故糾紛調解云站”“警法聯調”“職企無訟糾紛云站”“婚姻家庭調解工作室”等多個特色云站,有針對性地開展矛盾糾紛化解工作,成效顯著。

聯合交警部門建立涉道交事故糾紛聯調機制,合力調解道路交通事故糾紛。灞橋法院將特邀調解員共享至交警灞橋大隊、交警港浐大隊,在大隊事故處理中心共建“道交事故糾紛調解云站”。自聯調工作開展以來,云站共調解交通事故案件858件,調解成功556件,調解成功率64.8%,申請司法確認33件。

聯合區(qū)總工會、區(qū)司法局、區(qū)人社局等單位建立涉勞動爭議解紛機制,在西安灞河新區(qū)紡織產業(yè)發(fā)展中心聯合共建“無訟園區(qū)-職企解紛云站”,由區(qū)總工會工作人員、人社局仲裁員、律師、特邀調解員共同組成常態(tài)化調解團隊,接收園區(qū)企業(yè)及職工日常咨詢、心理疏導、矛盾糾紛調解工作等。機制建立以來,共接受法院委派調解案件204件,已調解成功13件。

聯合區(qū)綜治網格中心建立法網融合機制。為加強法院“三進”工作與綜網中心“多網合一”工作聯動,灞橋法院與區(qū)委社會治理辦(綜治網格中心)開展輔助送達、陪審、調解、培訓等“法”“網”業(yè)務融合,提升轄區(qū)矛盾糾紛化解處置成效。自聯動工作開展以來共舉辦業(yè)務培訓11期,社區(qū)普法2次,調解群體性案件2批,輔助雙方3批98件。

聯合公安部門建立“警法聯調”機制,通過“派出所+特邀調解組織+法官”的“警法聯調”模式,集中調解力量化解110接處警排查的矛盾糾紛。自2023年11月“警法聯調”工作開展以來,運用“警法聯調”機制,灞橋法院共調解糾紛151起,成功化解136起,取得良好效果。

聯合區(qū)農業(yè)農村局建立涉農領域矛盾糾紛化解協作機制。雙方聯合開展涉農領域糾紛源頭治理專項活動,重點針對侵害集體經濟組織成員權益糾紛、土地承包經營合同糾紛等問題進行專項整頓,通過座談、宣講、培訓、入戶等形式,向村干部和村民們解讀最新政策和相關法律法規(guī),提升群眾守法用法意識。

聯合區(qū)婦聯建立涉婚姻家庭矛盾聯調聯動機制。自2021年起,灞橋法院與區(qū)婦聯等部門共同成立婚姻家庭糾紛人民調解委員會,開展涉婚姻家庭案件訴前疏導工作。3年來,法院共委派調解婚姻家庭糾紛案件625件,化解成功率從7%逐年上升至22%,在訴前階段高效化解了一批婚姻家庭矛盾,促進家庭和諧穩(wěn)定。

聯合區(qū)住建部門建立涉住建領域矛盾糾紛聯調聯動機制。針對近幾年物業(yè)服務合同、租賃合同、商品房買賣合同等領域矛盾糾紛高發(fā)的形勢,灞橋法院與區(qū)住建局聯合開展涉住建部門主管矛盾糾紛化解工作,由法院派駐特邀調解組織到區(qū)物業(yè)服務協會調解。聯合調解工作開展3個多月來,服務協會已接受委派案件410余件,初步顯現良好的調解效果。

打造區(qū)域特色的多元解紛品牌

近年來,灞橋法院不斷推進矛盾糾紛多元化解機制發(fā)揮實效,綜合考量糾紛類型、當事人居住地、調解員擅長領域等因素,為每一起糾紛匹配最佳調解員,充分發(fā)揮“云調灞橋”優(yōu)勢,讓人民群眾的司法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實、更有保障、更可持續(xù)。

2024年5月28日,灞橋區(qū)狄寨街道狄寨村趙氏兄弟露出了久違的笑容,一切磕磕絆絆在法院特邀調解員和派出所民警的努力調解下都煙消云散。趙氏兄弟因宅基地歸屬問題產生糾紛,二十年來,兩家多次發(fā)生口角,兄弟之間形同陌路。2024年5月初,雙方又因此產生糾葛。狄寨派出所聯合灞橋法院及時啟動警法聯調機制。特邀調解員張刃生與民警一起對兄弟二人宅基地糾紛一事進行調處。經過十余次調解,參照此前法院判決,雙方重新細化了地界,自愿達成了調解協議。

該起糾紛的圓滿化解是情法理的有機融合,也是“警法聯調”機制的生動實踐。

“云調灞橋”“警法聯調”先后被評為西安市新時代“楓橋經驗”工作法,多次被中省市各級媒體刊載推廣。

為實現“云調灞橋”品牌、調解模式、流程等規(guī)范化,灞橋法院經走訪、調研、考察,完成“云調灞橋”logo及調解品牌紋樣設計,并確定紅旗街道半坡社區(qū)為“云調灞橋2.0”縱向試點云站,紡織產業(yè)園區(qū)職企解紛云站為橫向試點云站;制作“云調灞橋2.0”源頭治理宣傳冊,聯合相關單位開展源頭治理普法宣傳;不斷優(yōu)化特邀調解員準入和建檔考核機制,實行“日曬單、周通報、月評比”和末位淘汰,先后舉辦源頭治理座談會,開展業(yè)務培訓、社區(qū)普法,調解群體性案件2批,輔助雙方3批98件。截至目前,灞橋法院已授牌特邀調解機構20家,特邀調解員200余人。“云調灞橋2.0”工程累計調解各類案件3.3萬余件,引導當事人申請司法確認2332件,一審民商事案件收案量同比下降19.3%。

以不斷完善的舉措開新局

大道至簡,實干為要。灞橋法院將在一站式矛盾調解中心建設的基礎上,不斷推進部門聯調的深化運用,通過大數據分析,利用“1+45+N”多元解紛體系,為轄區(qū)群眾提供更加便捷、高效、智能的一站式服務,推動矛盾糾紛的實質化解,為平安建設提供強有力的司法保障。

進一步優(yōu)化“云調灞橋”品牌,形成區(qū)域特色。灞橋法院將不斷完善與聯動部門的數據對接與共享,加強對轄區(qū)調解工作的指導,提升工作規(guī)范化水平,持續(xù)推進、完善“法院+公安”“警法聯調”機制、“法院+住建”涉住建領域矛盾糾紛聯調機制、“法院+工會+人社+司法”涉勞動爭議聯調機制這三個府院聯動機制,爭取在2025年形成更廣泛的品牌效應。同時,持續(xù)向矛盾糾紛多發(fā)、信訪問題多發(fā)領域延伸司法服務,建立更廣泛的“法院+”機制,形成切實有效的合力。

進一步厘清成員單位職責任務,細化矛盾糾紛源頭分流。灞橋法院將以信訪法治化中的預防法治化為出發(fā)點,積極落實區(qū)委政法委關于“大調解”工作的有關部署,用好用活“1+45+N”、府院聯動、商事調解等最新政策,在商事調解領域、住建領域、涉農領域、涉知識產權領域深入開展矛盾糾紛源頭化解工作。

進一步加強調解隊伍的建設,提升矛盾糾紛化解效果。灞橋法院將定期開展相關司法確認法律規(guī)定、調解技巧的宣傳和培訓,持續(xù)提升縱向三級調解和橫向專項調解的調解隊伍建設;加大對“云調灞橋”的宣傳力度,不斷將“云站解紛”理念深入人心,不斷加大對平臺功能的開發(fā)、利用大數據分析研判類案多發(fā)高發(fā)的原因,針對性地提出司法建議,努力實現“辦理一案,治理一片”的治理效果,為平安西安、平安陜西建設作出更大貢獻。

(西安市灞橋區(qū)人民法院供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