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封信 拳拳心
“尊敬的家長朋友:你們好,我是王建文法官。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作為家長,你們不能因為離婚而影響了孩子的學習和成長。現在,我向你們提出幾點建議……”
“親愛的小朋友:你們好,我是你們的王建文伯伯。你們的來信我收到了,伯伯想告訴你們,無論爸爸媽媽離婚與否,你們都不要因此怨恨、疏遠爸爸。同時,伯伯希望你們能夠在日后成長的歲月里,每一步都腳踏實地,勇敢向前……”
這兩封字里行間流露出關切與關懷之情的信,是一起案件中的隨案附信。6月5日,筆者從耀州區(qū)法院泥陽法庭了解到了這起案件的始末。
李龍(化名)與張花(化名)是夫妻,婚后育有兩個女兒。在婚姻存續(xù)期間,兩人因性格、脾氣差異較大,經常為家庭瑣事爭吵。經過長期積累,兩人的矛盾已經不可調和,分居長達兩年之久。最終張花訴至法院,請求離婚。
受理案件后,承辦法官王建文多次與雙方溝通,了解到兩人的夫妻感情確實已經破裂,且無和好可能。在子女的撫養(yǎng)問題上,李龍與張花各執(zhí)一詞,互不相讓。
就在案件調查階段,王建文收到了一封由當事人的兩個孩子寫給他的信。信中提到如果父母離婚,兩個孩子均表示愿意隨母親生活??粗⒆觽冇米詈唵蔚恼Z言表達著對媽媽的愛,王建文內心深受觸動。在調解過程中,王建文向雙方當事人出示了這封信。遵循未成年人特殊、優(yōu)先保護的原則,王建文悉心向雙方當事人表明,應從有利于子女的健康成長出發(fā),尊重孩子的真實意愿。王建文還從事實、法律、情感等不同角度對當事人進行勸說,講清父母對子女有撫養(yǎng)教育的義務。
最終,通過王建文的釋法說理,4月14日,雙方當事人達成調解協議,約定兩個孩子由張花撫養(yǎng),李龍享有探望權。
糾紛圓滿調解了,但王建文的心情仍無法平靜。他又一次打開兩個孩子的那封來信,深思熟慮之后,鋪開信紙,拿起筆,寫下了回信。他希望孩子們不要受到大人婚姻問題的影響,希望她們能健康快樂成長,引導她們好好學習,用自己的辛勤汗水實現夢想。
寫完這封信,考慮到父母在孩子成長道路上的重要作用,結合《中華人民共和國家庭教育促進法》相關內容,王建文給孩子父母也寫了一封信,作為給雙方當事人的家庭教育隨案附信,提醒家長要重視孩子的家庭教育,正確處理離異后的夫妻關系及與子女之間的關系,努力找到共同撫育孩子的最佳方式。
“離婚案件中孩子的撫養(yǎng)權問題往往是雙方當事人爭執(zhí)的焦點問題之一,但也是連接雙方當事人情感的橋梁?!蓖踅ㄎ恼f。
近年來,耀州區(qū)法院的法官們在審理離婚案件過程中,除了關注案件本身的法律關系,更傾注心血去關注案件背后的故事,注重家庭關系和社會關系的修復,積極向當事人宣傳家庭教育的重要意義,為未成年人的父母或其他監(jiān)護人提供家庭教育指導,督促其承擔起應負的責任,讓家庭教育不再僅僅是“家事”。
(李成龍?通訊員?吳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