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安法院“微視頻+”模式下的法治浸潤

在新媒體時代網絡信息洪流中,法治宣傳正面臨著前所未有的挑戰(zhàn)與機遇。延安法院創(chuàng)新性地推出了以真實法官為主角的“微視頻+”法治故事模式。這一模式借助多媒體技術的力量,將法治的聲音和形象,以更加生動、直觀的方式傳播至網絡社會?!拔⒁曨l+”模式不僅突破了傳統(tǒng)法治宣傳的固有框架,更以一種超越時空的方式,拓展了法治文化的邊界,讓馬錫五式法官、“以和為貴”、無訴、本土的“兩說一聯”司法創(chuàng)新等得以廣泛傳播。延安中院推出的“法官講巡回辦案故事”系列微視頻,將真實的案例與法官的親身經歷相結合,不僅展現了新時代法官的責任與擔當,而且普及了法律知識,增強了公眾的法治意識。

鮮活案例中的法治故事

現代視聽文化中的法律敘事。“微視頻+”法治故事模式的興起,象征著法治宣傳策略的現代轉型,從傳統(tǒng)的文本媒介邁向現代視聽文化的前沿陣地。與靜態(tài)的文字材料相比,微視頻憑借其獨特的視聽結合形式,將畫面、聲音與敘事融為一體,創(chuàng)造出更為直觀、沉浸的信息傳遞體驗。這種形式不僅契合了當代社會視覺主導的消費趨勢,也順應了公眾日益碎片化的信息接收習慣?!胺ü僦v巡回辦案故事”系列微視頻,通過精心編排的真實案例與法官的親歷講述,藝術地將抽象的法律條文轉換為具象的故事敘述,極大地提升了信息的吸引力與接受度,從根本上增強了法治教育的效能與影響力。

微視頻賦能法治教育的創(chuàng)新實踐。“法官講巡回辦案故事”系列微視頻,通過其豐富多元的主題覆蓋與親民的表達方式,開辟了法治宣傳教育的新維度。從知識產權保護到農村糾紛調解,再到社會熱點問題的探討,每一期微視頻都精心挑選具有代表性的案例,既普及了法律知識又觸及了社會民生的核心關切。法官們以質樸的語言分享親身經歷,不僅拉近了法律與民眾之間的距離,更激發(fā)了觀眾的情感共鳴,增強了內容的感染力。加之在抖音、西瓜視頻等平臺上的廣泛傳播,這些微視頻打破了地域與群體的界限,實現了法治理念的跨域滲透。通過互動點贊、評論等形式,觀眾得以直接參與討論,進一步強化了法治教育的雙向交流與深度互動,推動了法治精神在社會各層面的生根發(fā)芽。

法官責任與擔當形象的展現

重塑法官形象強化法治信任。微視頻作為新興的媒體形式,憑借其精練的內容和直觀的表現手法,已成為法治教育領域的一股強勁推力。視頻中的法官形象既專業(yè)又富有人情味,打破了公眾對司法系統(tǒng)的刻板印象,顯著提升了司法機構的親民度和透明度。以李峰、張曉斌等為代表的法官群像,借助微視頻平臺,分享他們扎根基層、公正裁判的真實故事。這一舉措不僅強化了公眾對法律體系的信任,還促進了司法與社會的良性互動。它貼合了現代社會碎片化觀看和閱讀的習慣,以視覺化的方式,將晦澀的法律概念和復雜的案例轉化為通俗易懂的故事,有效促進了法治理念的傳播。

潤物無聲中弘揚法治精神。延安法院通過將微視頻與互聯網、校園、社區(qū)等多元場景深度融合,構建了一套立體化、多層次的法治教育體系。在“微視頻+”法治的框架下,延安法院利用社交平臺的廣泛影響力,使得法治教育得以跨時空、跨地域觸及更多人群,增強了法治宣傳的時效性和互動性。而“微視頻+校園”與“微視頻+社區(qū)”策略,則致力于將法治精神融入日常生活的每一個角落,通過寓教于樂的方式,讓青少年和社區(qū)居民在潛移默化中培養(yǎng)法治意識,形成尊法學法守法用法的良好風尚。更重要的是,“微視頻+”模式通過持續(xù)性的內容輸出,營造出一種潤物細無聲的法治文化氛圍,使法治理念在社會各階層深入人心,努力構建一個法治信仰普遍、法治行為規(guī)范的社會生態(tài)。

新媒體法治教育的趣味與互動性

新媒體法治教育的趣味原則與實踐。在新媒體時代的信息喧囂中,如何使法治教育脫穎而出,吸引并保持公眾的注意力,也是一個關鍵的設計。延安中院利用“法官講巡回辦案故事”系列微視頻,以獨特方式融合趣味性和互動性,為法治教育在新媒體環(huán)境中的創(chuàng)新發(fā)展提供了一個成功案例。趣味原則,是以故事喚醒興趣,新媒體用戶往往被海量信息包圍,容易產生信息疲勞。在這種背景下,趣味性成為吸引和保持受眾注意的決定性因素?!胺ü僦v巡回辦案故事”系列微視頻,?通過生動講述真實的案例,以法官的第一視角,將法律知識編織進一個個鮮活的故事中,讓原本顯得枯燥的法律條款變得鮮活起來。這種寓教于樂的方式,不僅降低了學習法律知識的心理門檻,還激發(fā)了觀眾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使法治教育變得更加親近、有趣,易于接受。

互動原則下的法治教育社區(qū)構建與雙向交流。互動原則,是構建雙向交流的橋梁?;釉瓌t在新媒體傳播中尤為重要,它指的是信息傳遞過程中所有參與者之間的信息交流活動。在“法官講巡回辦案故事”系列微視頻中,互動不僅體現在觀眾可以通過點贊、評論等方式直接反饋對內容的感受,還表現在微視頻的設計上鼓勵觀眾參與思考和討論。例如,引導觀眾思考案例背后的法律原理,或是邀請觀眾分享自己的看法和相關經歷。這種雙向交流不僅加深了觀眾對法律知識的理解,還讓他們在互動過程中收獲了情感上的滿足,增強了參與感和歸屬感。在互動過程中,觀眾不僅獲得了知識的充實,也體驗到了參與和交流的樂趣,這是物質與精神雙重滿足的體現。當觀眾在觀看微視頻的過程中感到快樂,甚至在評論區(qū)與他人分享觀點時,他們實際上是在構建一個圍繞法治教育的社區(qū),這種正面的反饋機制也激勵了更多人參與到法治教育中來,形成良性的循環(huán)。

延安法院的“微視頻+”模式,以生動的故事、貼近生活的案例,深深植根于公眾心中,激發(fā)了人們對法律的敬畏與尊重。微視頻將成為連接法律與民眾情感的橋梁。未來,隨著技術的不斷進步和法治需求的升級,微視頻有望在法治宣傳和教育中扮演更加重要的角色,成為推動社會主義法治精神廣泛傳播的關鍵工具,延安法院的成功實踐為其他司法機關提供了寶貴的經驗。(董青梅?西北政法大學法治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