勝利的喜訊從這里傳向世界 ——探訪延安王家坪中央軍委、八路軍總部舊址
王家坪革命舊址的毛澤東舊居。
王家坪,一個陜北普普通通的小山村。從1937年到1947年,這里是中央軍委、八路軍總部所在地,中國人民革命軍事斗爭的指導中心和總后方。一道道電波把作戰(zhàn)命令從這里傳向前方,一份份捷報把勝利的喜訊從這里傳向世界,平型關(guān)大捷、百團大戰(zhàn)、日本帝國主義投降,有了這些,中國革命不斷從勝利走向勝利,最后贏得了一個嶄新的中國。
一道道電波把作戰(zhàn)命令從這里傳向前方
“歡迎大家參觀王家坪中央軍委、八路軍總部舊址……”7月23日,延安城區(qū)驕陽似火,位于延安市寶塔區(qū)寶塔山街道王家坪社區(qū)的中央軍委、八路軍總部舊址,前來參觀的游客絡(luò)繹不絕,講解員劉延琴熱情地向來自甘肅的游客講述那段崢嶸歲月里發(fā)生的故事。
王家坪曾經(jīng)有過一個非常華麗的名字——牡丹坪。后來,由于村里的大多數(shù)土地被一戶王姓人家買走,村名就改為王家坪。村子依偎在兩座大山腳下,左邊的一座叫腦畔山,右邊的一座叫花豹山,兩山之間是一條狹窄的溝谷。當初,有一條小溪從溝里緩緩流出,清涼的溪水穿村而過。
延安時期,王家坪是中共中央革命軍事委員會機關(guān)和八路軍總部所在地。1947年2月10日,中共中央決定成立人民解放軍總部,這里又成為中國人民解放軍總部所在地。舊址以溝為界分為兩個大院,左為總參謀部院,右為總政治部院。當年設(shè)在這里的單位有軍委秘書廳、總政治部、總參謀部、總后勤部等部門。
中央軍委和八路軍總部在這里指揮了敵后根據(jù)地軍民的八年抗戰(zhàn)。日軍投降后,又粉碎了國民黨發(fā)動的“全面進攻”,并為戰(zhàn)勝其“重點進攻”作了充分準備。1947年3月18日黃昏,毛澤東、周恩來等由此撤離延安,踏上轉(zhuǎn)戰(zhàn)陜北的征途。
延安王家坪革命舊址1961年被國務(wù)院公布為第一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97年被中宣部公布為首批全國愛國主義教育示范基地。
這里講述著艱苦卓絕的革命斗爭
位于延安城西北方向1.5公里處的延安王家坪革命舊址,總面積約3.6萬平方米。這里曾是毛澤東、周恩來、朱德等中國共產(chǎn)黨領(lǐng)導人駐地。
王家坪革命舊址最醒目的建筑是軍委禮堂。禮堂四角翹起,高大寬敞,穹頂簡樸,地面鑲木質(zhì)地板,正面有一個舞臺,可容納1000余人。禮堂建成于1943年,中央軍委和八路軍總部經(jīng)常在此舉行重要會議。1943年,中共中央直屬機關(guān)、中央軍委直屬單位在這里舉辦了為期5天的第二屆生產(chǎn)展覽會。1945年8月15日,中央軍委和八路軍總部在這里舉行大會,慶??谷諔?zhàn)爭勝利。
在中央軍委大禮堂旁邊有一座普通的瓦房,這座不起眼的瓦房,就是當年中央軍委會議室。中央軍委每周末在此舉行一次例會,聽取參謀人員關(guān)于國內(nèi)外軍事情報的匯報。當時的墻上掛著各種軍事地圖和圖表。1946年3月4日,軍事三人小組成員馬歇爾、張治中、周恩來飛抵延安,馬歇爾在參觀過軍委會議室后,大感驚奇:共產(chǎn)黨領(lǐng)導100萬軍隊,統(tǒng)帥部卻只有這么點兒大!馬歇爾覺得不可思議。毛澤東告訴他:“我這個統(tǒng)帥部只發(fā)布作戰(zhàn)命令,其他什么都不發(fā)。”
就是在這個小小的指揮中心,一道道電波把作戰(zhàn)命令從這里傳向前方,一份份捷報把勝利的喜訊從這里傳向世界。
一張珍貴的歷史照片
在王家坪革命舊址毛澤東舊居前的那棵柳樹旁,陳列著一張珍貴的歷史照片,這是毛澤東與長子毛岸英的合影,拍攝于1946年春,是延安時期毛澤東與毛岸英唯一的一張合影。照片中的毛澤東,慈祥的臉上掛著欣慰的笑容,深邃的目光飽含濃濃深情。站在父親旁邊的毛岸英,興奮中含有幾分拘謹,幸福中顯出一絲羞澀。幾十年來,一批批客人在這幅照片前駐足凝視,在這張石桌前流連忘返,體味著凝結(jié)在這幅照片中的父子深情。
那是1946年1月8日下午,當分別了多年的毛岸英突然出現(xiàn)在父親面前時,毛澤東仔細打量著兒子,慈祥地笑了。
毛岸英向父親匯報了自己在莫斯科學習和生活的情況。談話間,有人提出給毛澤東父子照張相,毛澤東點頭同意了。于是,歷史的瞬間定格在鏡頭里,為后人留下了一張珍貴的照片。
分別了多年的父子,剛剛團聚不久又揮手告別。在農(nóng)村這所大學里,毛岸英拜邊區(qū)特等勞動英雄吳滿有為師,虛心向他學習各種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技術(shù),并堅持與農(nóng)民同吃同住同勞動。挖地時,雙手打滿血泡,他用毛巾一包咬著牙繼續(xù)干。由于他勤奮好學,吃苦耐勞,很快就學會很多農(nóng)活,更重要的是鍛煉了思想,增加了與勞動人民之間的深厚感情。
金秋,是收獲的季節(jié),毛岸英背著自己親手種的金黃金黃的小米回到延安,這小米是一張實實在在的“畢業(yè)證”。當這份滿意的“答卷”交到父親手里時,毛澤東望著兒子黑里透紅的臉和布滿厚繭的雙手,臉上露出贊許的微笑。
(記者 郭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