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迎二十大 忠誠保平安 奮進新征程 建功新時代

黨的一大唯一的少數民族代表鄧恩銘

1920年秋至1921年春,董必武、陳潭秋、包惠僧等在武漢,毛澤東、何叔衡等在長沙,王盡美、鄧恩銘等在濟南,譚平山、譚植棠等在廣州,成立了共產黨早期組織?!吨袊伯a黨簡史》第12頁

參加會議(指黨的一大)的代表有:上海的李達、李漢俊,北京的張國燾、劉仁靜,長沙的毛澤東、何叔衡,武漢的董必武、陳潭秋,濟南的王盡美、鄧恩銘,廣州的陳公博,旅日的周佛海;包惠僧受陳獨秀派遣,出席了會議?!吨袊伯a黨簡史》第13頁

鄧恩銘是中國共產黨的創(chuàng)建者和工人運動的重要創(chuàng)始人之一,是黨的一大唯一的少數民族代表,也是山東黨組織的締造者和早期領導者之一。1931年4月5日,他被國民黨槍殺于濟南,年僅30歲。

“志在蒼生,不顧安?!?。1901年1月5日,鄧恩銘出生于貴州省荔波縣水浦寨的水族家庭。他自幼聰明伶俐,讀書期間,受到老師高梓仲民主革命思想的影響,對民間疾苦和社會不平非常關切。有一次他唱道:“種田之人吃不飽,紡紗之人穿不好。坐轎之人唱高調,抬轎之人滿地跑?!?915年6月,反日討袁愛國運動波及荔波,思想進步的鄧恩銘帶領同學走上街頭演講,反對賣國的“二十一條”,開展抵制日貨的運動。一次演講時,他將自己用的日本貨——襪卡子當眾燒毀,以表達抵制日貨的決心。

1917年秋,臨近高小畢業(yè)的鄧恩銘給遠在山東任縣官的叔父黃澤沛寫了一封言詞懇切的信,表達了自己想繼續(xù)求學的強烈愿望,請求叔父予以資助。黃澤沛慨然應允。

離開故鄉(xiāng),鄧恩銘詠詩辭行:“南雁北飛,去不思歸。志在蒼生,不顧安危。生不足惜,死不足悲。頭顱熱血,不朽永垂?!?/p>

“濟南名士知多少,君與恩銘不老松”。1918年,鄧恩銘考入山東省立第一中學。1919年,由于山東問題而引發(fā)了五四愛國運動。鄧恩銘積極參與其中,很快成為一名活躍分子。1920年10月,他在《災民號》刊物上發(fā)表《災民的我見》,指出社會貧富差距懸殊的原因,并號召窮苦同胞團結起來一起斗爭。運動中,鄧恩銘結識了一批學生運動的中堅,如山東省立第一師范的王盡美等人,并和他們結成親密的革命戰(zhàn)友。

五四運動后,濟南成為宣傳馬克思主義的一方熱土。鄧恩銘與王盡美等一起研究、探討并接受了馬克思主義,成為山東最早的青年馬克思主義者。1920年秋,鄧恩銘等在濟南成立馬克思學說研究會,推動了馬克思主義在山東的傳播。11月,鄧恩銘與王盡美等人組織成立勵新學會,創(chuàng)辦《勵新》半月刊,為濟南共產黨早期組織的建立奠定了基礎。

1921年春,在上海、北京共產黨早期組織的影響和幫助下,王盡美、鄧恩銘等人成立了濟南共產黨早期組織。1921年7月,年僅20歲的鄧恩銘與王盡美一同出席了黨的一大。董必武后來曾賦詩一首,回憶王盡美和鄧恩銘:“四十年前會上逢,南湖舟泛語從容。濟南名士知多少,君與恩銘不老松?!?/p>

“不能不算是難能可貴”。黨正式成立后,鄧恩銘積極投身于山東黨組織的創(chuàng)建、領導開展山東工人運動。1922年8月,鄧恩銘首次到淄博開展工作。在鄧恩銘等人的不懈努力下,1924年7月建立中共淄博支部,成為山東建黨較早的地區(qū)之一。

1923年,鄧恩銘受濟南黨組織派遣,到青島籌建黨團組織,青島成為他在建黨后從事革命工作時間最長的地區(qū)。鄧恩銘創(chuàng)建了青島的第一個共產黨組織和社會主義青年團組織。1925年2月,中共青島支部成立,鄧恩銘任書記。

鄧恩銘經過調查分析,決定將工作重點放在青島最大的工廠——四方機廠,因為這里的工人斗爭性較強,并有固定組織圣誕會。鄧恩銘介紹圣誕會會長郭恒祥加入了中國共產黨,通過郭恒祥加緊對圣誕會的改造,使之從帶有迷信色彩的行會變成現代工會性質的組織。1925年2月,鄧恩銘領導了四方機廠工人大罷工并取得了勝利。在四方機廠工會的基礎上,宣告成立了膠濟鐵路總工會。對此盛事,中國工人運動領導人鄧中夏贊揚該會“在中國工人階級大受打壓后,居然能起來組織工會,會員發(fā)展到一千五百余人,不能不算是難能可貴”。

4月,在鄧恩銘的組織、影響下,青島日商紗廠工人舉行了三次同盟大罷工,罷工工人達到18000余人。鄧恩銘親自起草了《青島大康紗廠全體工人泣告書》,為罷工工人吶喊助威。在運動中,鄧恩銘被反動當局逮捕驅逐出青島。之后,他又秘密潛回青島,繼續(xù)領導工人運動。5月29日,反動當局鎮(zhèn)壓工人運動,制造了青島慘案。第二天,英帝國主義在上海屠殺示威游行學生和市民,制造了震驚中外的五卅慘案。因五卅慘案是在青島慘案第二天發(fā)生的,史稱“青滬慘案”。“青滬慘案”的發(fā)生激起了席卷全國的五卅反帝風暴。

1925年8月19日王盡美在青島病逝后,鄧恩銘擔任中共山東地方執(zhí)行委員會書記。1926年10月,他任中共山東區(qū)委委員,1927春赴武漢向中共中央匯報山東黨組織的工作,并出席在此召開的黨的五大。會后,他應邀在毛澤東主辦的農民運動講習所講課。七一五反革命政變后,鄧恩銘由上海回山東,在平原會議上當選為山東省委書記。其間斗爭形勢異常復雜,山東省委領導更迭頻繁,他的工作幾經變動。1928年2月,鄧恩銘受黨組織委派再次到青島,任中共青島市委書記。7月又調回省委,被派往淄博張礦區(qū)負責黨的工作。

“不惜唯我身先死,后繼頻頻慰九泉”。1929年1月,鄧恩銘在濟南向山東省委匯報工作期間,因叛徒告密,第三次被捕入獄。在被關押的兩年多時間里,鄧恩銘一直是獄中黨組織的主要負責人,領導獄友進行多次絕食抗爭,并策劃了兩次越獄斗爭。

鄧恩銘等人被捕后,中共中央和山東黨組織積極設法營救。1931年初,由于山東形勢發(fā)生急劇惡化,鄧恩銘出獄的希望化為泡影。就義前,他壯懷激烈,寫下了充滿革命浪漫主義英雄氣概的詩篇——《訣別》:“卅一年華轉瞬間,壯志未酬奈何天;不惜唯我身先死,后繼頻頻慰九泉?!?/p>

1931年4月5日凌晨,鄧恩銘等22人被押赴刑場。當刑車駛上大街時,鄧恩銘等同聲唱起了國際歌,高呼口號,壯烈犧牲。他們被后人稱為“四五烈士”。

張衍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