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政法機關如何答好司法體制改革“大考卷”

積極探索不斷推動改革前行?司法質量效率公信力穩(wěn)步提升

看政法機關如何答好司法體制改革“大考卷”

法制網記者?劉子陽

  廣東是改革開放的排頭兵、先行地、實驗區(qū),深圳是第一個經濟特區(qū),是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發(fā)生歷史性巨變的生動縮影。7月24日,十九大后首次司法體制改革推進會在此地召開。

  全面深化司法體制改革,是一場深刻的自我革命,是政法機關面臨的一場“大考”。黨的十八大以來,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政法機關鍥而不舍推進司法體制改革,做成了一批想了很多年、講了很多年但沒有做成的大事難事。

  各地政法機關洋溢著改革的熱情、到處是政法工作改革創(chuàng)新的火種,探索創(chuàng)造了很多好經驗、好做法,推動司法體制改革不斷披荊斬棘、破浪前行,司法質量效率和公信力穩(wěn)步提升。如何破解案多人少難題?有序放權的同時怎樣實現有效監(jiān)督?……答案一一揭曉。

  借力改革緩解案多人少

  人民群眾感受到的公平正義,要體現在每一次訴訟、每一起案件中。隨著社會經濟發(fā)展,“案多人少”成為各級法院、檢察院普遍面臨的突出矛盾。

  河南登封人民法院也曾受困于日漸繁重的辦案壓力,但在2017年,收案量連年攀升后開始下降,今年上半年同比減少10%左右。受案拐點的出現源于登封法院近兩年來推進的一整套訴訟制度改革。

  “這個事本來想要打官司,沒想到在家門口把事說成了。”不久前,在登封市盧西村的一起糾紛調解現場,兩名村民因相鄰關系發(fā)生糾紛,民調員李保安調解不成,打電話向法官吳瑩求助。

  吳瑩隨即指派法官助理馮凌霄到現場指導調解:“現在方便得很,視頻一打開,跟法官到現場一個樣?!?/p>

  2017年以來,8000多起糾紛通過調解機制得以有效化解。對調解中心化解不了、當事人堅持到法院起訴的家事、相鄰關系、勞動爭議、交通事故賠償、醫(yī)療糾紛等五類案件,登封法院探索設立前置程序,調解時間不超過一個月。如果問題依然無法解決,登封法院賦予了當事人選擇速裁或普通程序的權利。

  怎樣提高當事人選擇適用速裁的積極性?登封法院在案件受理費預收時減半,老百姓直接得到實惠。同時,簡化庭審程序,簡化文書,做到裁判文書立等可取。

  “簡”去的是,簡單案件中的重復繁瑣,是民眾的司法訴累;“不減”的是,對案件當事人合法權利的有力維護,是對公正高效權威的嚴格要求。

  在進一步優(yōu)化職能配置方面,一些地方檢察機關著眼于加強專業(yè)化建設,積極探索刑事檢察“捕訴合一”的辦案新機制。

  2018年3月,吉林省長春市南關區(qū)人民檢察院從檢20多年的張玉梅,遇到一起令人扼腕的案件。在一家個體美容院,滕某某為艾某某注射了一針美容針劑,這一針下去,被害人艾某某頓時疼痛難忍,眼前一片模糊。等送到醫(yī)院,被害人眼晴已經失明。

  通過仔細審閱公安機關的報捕材料,張玉梅發(fā)現,滕某某沒有從業(yè)資格,為非法行醫(yī),但卷宗中并無醫(yī)療事故鑒定意見。經偵查員說明,被害人傷情應當在輕傷以上,由于張玉梅同時也負責此案的公訴,她很有信心地對此案進行了批捕,并從公訴的角度提出了繼續(xù)取證的意見。

  由于“捕訴合一”張玉梅已經對此案的各個環(huán)節(jié)進行過細致研究,并及時指導收集了證據。案件受理后不到一個月就起訴了,這比正常辦案至少縮短了一個月。主審法官認為,辦案檢察官從批捕、起訴兩個階段緊盯證據,保證了庭審的順利進行,提高了案件的當庭宣判率。

  破解不敢管不愿管問題

  隨著司法責任制改革的推進放權給法官、檢察官,“讓審理者裁判,由裁判者負責”,如何建立新型監(jiān)督管理體系,在有序放權的同時實現有效監(jiān)督,是深化司法責任制改革面臨的重大問題。

  針對司法責任制改革后,院庭長對監(jiān)督管理案件心存顧慮,存在“不敢管”“不愿管”的問題,河北滄州市中級人民法院將最高法規(guī)定需要監(jiān)督的“四類案件”進一步細分為更具辨識度的26種情形。

  今年3月,法官王萍在審理一起故意殺人案的過程中遇到了麻煩,被告人劉芳在收押期間被檢查出異位妊娠,即官外孕。合議庭一種意見認為,被告人適用于刑法第四十九條“對審判時懷孕婦女生命權利的保護”。但是,另一種意見認為,宮外孕屬于婦科疾病,而非人們通常認知上的懷孕,因此產生了分歧。

  “這個案子比較少見,我們查閱了相關的法律規(guī)定和案例,發(fā)現是一個空白?!睖嬷葜性悍ü偻跗颊f,按照“四類案件”陽光監(jiān)督機制,此案屬于必須提交監(jiān)督的26種情形范圍。

  王萍在陽光監(jiān)督平臺上,將劉芳故意殺人案標注為疑難復雜案件,提請院庭長監(jiān)督。通過陽光監(jiān)督平臺,主管院長必須對王萍的提請予以批注。這一機制既避免了改革前院庭長不愿管或隨意管的情況,也解決了改革后不敢管的問題。

  解決了“不敢管”“不愿管”的問題,接下來的問題就是,“管什么”“怎么管”?上海市人民檢察院積極探索、大膽實踐,構建了動態(tài)化全流程監(jiān)控考核體系,既不干擾辦案,又能全程全域管理、靜默化監(jiān)管。

  “檢察官執(zhí)法辦案全程監(jiān)控考核系統(tǒng)”將最高檢規(guī)定的11大項重點監(jiān)控內容細化為包括對辦案期限是否超期、重大涉檢信訪評估、法律文書制作使用規(guī)范等112項進行全面監(jiān)控??陀^監(jiān)督檢察官在辦理每個案件過程中存在的案件質量和程序瑕疵問題。

  “基層院的監(jiān)督管理方式正發(fā)生著深刻性、根本性變革。作為入額院領導,我感到自己已從一個‘行政式’的業(yè)務領導,轉變?yōu)椤H歷式’的業(yè)務監(jiān)管者?!边@是改革帶給上海市閔行區(qū)人民檢察院檢察長孫靜的直觀感受。

  以審判為中心用證據說話

  防范錯案始終是刑事訴訟制度變革的永恒主題。黨的十八大以來,司法機關一面糾正冤錯案件,一面深入推進以審判為中心的刑事訴訟制度改革,筑起防范錯案的制度堤壩。

  2018年4月,上海市公安局徐匯分局法制科接到一起偵查部門流轉過來的案卷:犯罪嫌疑人孫紅,在公安機關對上海某賓館套房例行檢査時被抓獲,現場起獲疑似冰毒10包。然而,辦案偵査員在送檢時未對10包疑似毒品分別封存并編號送檢,導致鑒定人員在檢驗時,將10包疑似毒品混合后一起稱重并檢測。

  “以前不注意這些小問題,覺得10小包就是在你身上搜到的,合并在一起有什么關系,事實上,關系很大?!鄙虾J泄簿址ㄖ瓶傟牽傟犻L范宏飛告訴記者,由于作為物證的10包毒品,已經混合為一包,證據原始狀態(tài)已經消滅,最終導致嫌疑人非法持有毒品的證據不足被釋放。

  在司法實踐中,這種案例并不鮮見。一些確實存在犯罪事實,但又伴隨各種證據問題的案件,讓執(zhí)法部門陷于定放兩難的尷尬境地。推進以審判為中心的訴訟制度改革,重點是嚴格規(guī)范偵查取證行為,加強審判活動的實質性審查把關作用。

  一起類似的案件,結果卻截然不同。2018年5月4日,在接到群眾舉報后,上海市公安局徐匯分局天平路派出所民警吳佳煒和同事在某賓館房間內,現場抓獲了正在進行毒品交易的兩名犯罪嫌疑人。吳隹煒從警不足三年,對于這樣的毒品交易案,他是第一次獨自處理。

  到達現場后,吳佳煒打開手機,手機里裝有上海刑事案件智能輔助系統(tǒng)APP,里面內嵌著在上海常見高發(fā)的24個罪名的詳盡證據標準,點開證據指引頁面,選擇毒品交易類別,里面詳細列出了毒品交易這個罪名的證據標準,共需要找到6個證據鏈條,11個查證事實環(huán)節(jié),52個相關證據材料。

  “大家有了一個統(tǒng)一的標準,這會對我們將來的辦案產生積極的影響,能夠避免公檢法之間,因為認識不統(tǒng)一,而產生的矛盾?!鄙虾J行靺R區(qū)人民法院副院長徐世亮說。

  有數據顯示,在上海公檢法司統(tǒng)一辦案平臺嵌入統(tǒng)一適用的證據規(guī)則標準后,法院審理時間減少了約30%-50%,審理質量大幅提高。

  目前,浙江、安徽、江蘇、河北等地已將證據標準規(guī)則嵌入刑事案件一體化辦案平臺中,真正實現了訴訟以審判為中心,審判以庭審為中心,庭審以證據為中心,筑牢了公平正義的底線。

  公共服務邁上新臺階

  民之所望,改革所向。政法機關承擔著大量公共服務職能,要從解決老百姓最難、最怨的事入手,深入推進公共服務體系建設,為人民群眾提供更優(yōu)質、更高效、更貼心的服務。

  2018年5月2日上午10點,全國統(tǒng)一的公共法律服務平臺“中國法律服務網”正式上線,以創(chuàng)新驅動改革這張法網為公眾提供了免費、專業(yè)、便捷的法律服務,“互聯(lián)網+法律公共服務”向前邁出了一大步,中國法律服務網被老百姓形象地稱為“法律淘寶”。

  “比如說老百姓想咨詢一個法律問題,根據自身的情況進行一些選項的勾選,這樣一步步系統(tǒng)會自動生成,法律咨詢意見書?!敝袊煞站W系統(tǒng)管理員張兵介紹說。

  “本以為這個事情要來來回回跑很多趟,開很多的證明,沒想到在這個智能服務區(qū)就可以幫我把所有的問題和要辦的資料都處理好,還直接幫我匹配了專業(yè)的律師,真地是太感謝了?!?月25日上午,市民白某來到鎮(zhèn)江市公共法律服務中心,迫不及待地想知道自己的工傷保險糾紛該如何處理。

  取號等候的過程中,工作人員看到了焦急的白某,向她介紹了法律服務機器人“智慧小司”。通過和機器人的對話,短短幾分鐘的時間,白某就了解了“工傷認定程序”、“工傷賠償標準”、“傷殘等級鑒定”等一系列法律問題。隨即,通過無人律所,法律援助中心在互聯(lián)網端智能匹配、指派了羅律師即時和白某通過線上溝通,最終成功拿到了13萬余元的賠償款。

  據了解,鎮(zhèn)江市公共法律服務中心的一站式的智能服務閉環(huán),改變了以往的工作模式,把普通的法務工作從以往的7個工作日,縮短到了平均15分鐘。

  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fā)展理念,就要在法治的軌道上推動便民利民改革。6月29日,在國新辦新聞發(fā)布會上,司法部通報了清理證明事項的通知。這是一次對奇葩證明、重復證明史無前例的大掃除,能直接取消的立即取消,直接取消有困難的2018年年底前必須取消。

  清晰的目標路徑,也指引著公安機關“放管服”改革不斷深入。公安交管部門在實施車檢、駕考、事故快處、快賠等改革舉措的基礎上,今年6月推出優(yōu)化交管窗口服務,延伸下放交管業(yè)務等20項改革新舉措。治安部門集中推行實施6項優(yōu)化營商環(huán)境便民利民措施。涉及企業(yè)許可備案、戶口身份證便民服務,公安派出所出具證明等多個方面。重慶推出服務民營經濟發(fā)展30條,營商環(huán)境更加優(yōu)化,天津實行服務民生,服務企業(yè)雙十條,讓群眾有更多獲得感。福建80%以上省級公安行政審批事項集中審批,實現一站辦理。一項項改革舉措,有力回應了人民對改革的期待,也體現了政法機關改革的決心。

  法制網深圳7月25日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