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里有難事 坐下說一說——延安富縣以“兩說一聯”機制推進鄉(xiāng)村治理調查
葫蘆河水來了,淌過剛剛砌成的渠,汩汩流入已經受旱的稻田。6月2日早晨,富縣張家灣鎮(zhèn)王家角村村民何玉柱蹲在地頭看著渠水,露出笑容。自從4月25日在鎮(zhèn)黨委下沉會議上反映水渠失修情況后,他一直關心啥時候能修好。想不到僅過了一個月零八天,政府就改建好了總長270米的水渠并及時通水了。
這是張家灣鎮(zhèn)主動往下走,主動發(fā)現問題、解決問題的一項成果。下沉會議、主動解決問題,是富縣群眾說事、法官說法、干部聯村“兩說一聯”工作機制的新內容。
富縣“兩說一聯”工作機制,不僅解開了一些法律難以解開的“死結”,提升了社會治理能力,還在鄉(xiāng)村振興中發(fā)揮著顯著作用。
群眾說事
解開法律解不開的“疙瘩”
2020年春節(jié),李建強五年來第一次和胞弟李建剛互相拜年。“要不是干部們一次次上門調解,我們兄弟倆就成仇人了?!?月26日,在家種地的李建強說。
2015年4月,交道便民服務中心茹子社區(qū)龍王廟小組村民李建強和李建剛兄弟倆,因宅基地問題發(fā)生糾紛。兩人的父母口頭將宅基地給了兩個兒子,宅基地證卻辦給了小兒子李建剛。李建剛又將宅基地與同村的李建德進行互換,對此不滿的李建強終于“爆發(fā)”,阻擋并索要自己的窯洞。
多次商討無果后,兄弟倆打起官司。縣法院判決后,李建強一直上訴到省高院。省高院維持一、二審判決:李建剛擁有宅基地證,有權對房屋進行置換或變賣。但李建強不服法院判決,認為法院雖然根據宅基地證進行了判決,但不符合實情。因此,李建強繼續(xù)住在原來的宅院,不配合執(zhí)行。李建剛則認為,三級法院都判決他贏了,哥哥李建強就要騰出窯洞。雙方矛盾依然在積累,甚至有激化的可能。
得知此事后,便民服務中心主任喻昌久和人大主席段毅認為這是一起特殊案件,如不及時化解,恐怕釀成更大的沖突,于是啟動“群眾說事”。
經過多次了解,2019年9月2日,村里德高望重的長者、當事人、便民服務中心干部一起“說事”。大家與當事人坐到一起,你一言、我一語講道理、談品德、說政策。經過5個多小時“掏心窩子”的交流,最終達成一致:涉案的四孔窯洞給李建強,李建強將自己另外一處宅基地給李建德,李建德的宅基地給李建剛,并且作出合適的經濟補償。至此,五年難解的糾紛和官司終于畫上圓滿的句號。
李建強說:“這幾年,為了打官司,我?guī)状握埪蓭?#xff0c;加上吃住行,花了4萬多塊,事情還是沒有解決,兄弟之間矛盾卻越來越大。這下終于得到了解決,我們關系也正常了?!?/p>
馬坊村的做法
寫入最高法報告
群眾說事始于茶坊鎮(zhèn)馬坊村。
2009年8月,在一次征地中,有村民鉆了政策的“空子”,造成賠償中出現矛盾。鎮(zhèn)村干部多次做工作都沒有效果,最后通過德高望重的老黨員、有聲望的老人及群眾代表與當事人坐到一起分析、評論此事,使當事人認識到錯誤,自愿放棄了不合理的要求。此事在縣內引起反響,是群眾說事的起源。
法官說法也起源于馬坊村。2010年,有兩名村民阻攔拆除租用的集體房屋,在幾次群眾說事未果的情況下,鎮(zhèn)村干部請來縣法院法官。法官現場講解《合同法》《土地管理法》。了解法律后,這兩名村民開始轉變認識,最后同意拆除集體房屋。
2010年之后,富縣縣委、縣政府把群眾說事、法官說法作為工作方法在全縣推廣。2014年起,富縣推行了“干部聯村”制度。行政村和社區(qū)常駐抽調的后備干部。由群眾說事、法官說法、干部聯村構成的“兩說一聯”機制成形。富縣先后出臺《“群眾說事、法官說法、干部聯村”便民聯動機制實施辦法》《進一步深化“群眾說事、法官說法、干部聯村”全面推動多元化糾紛解決機制改革的實施方案》等文件,多次召開動員會、推進會、現場會進行推行。
群眾說事是指在矛盾、糾紛的處理中,充分發(fā)揮德高望重者、老黨員老干部、群眾代表的作用,讓他們與當事人以拉家常、講道理的方式化解矛盾、討論村級事務,提升德治和自治的水平;法官說法指遇到群眾說事無法解決的難題和涉及法律時,由法官主動介入講解法律,及時發(fā)揮法治的效力;干部聯村指每個村和社區(qū)派駐一名后備干部,及早掌握矛盾訴求,加強黨的領導的同時提升社會治理能力。
富縣縣委常委、政法委書記孫佰宏說:“‘兩說’首先是群眾說事,著重發(fā)揮德治、自治的作用,法官說法在必要時介入?!?/p>
“兩說一聯”機制的另一大特色,是對鄉(xiāng)賢的重視。群眾“說事”之所以能說成,鄉(xiāng)賢發(fā)揮了重要作用。鉗二便民服務中心良村還成立了由76人組成的鄉(xiāng)賢議事會,去年開了兩次會?!鞍l(fā)揮鄉(xiāng)賢的作用,重視德治,依然能發(fā)揮顯著作用?!睂O佰宏說。
“兩說一聯”機制在化解矛盾糾紛、維護和諧穩(wěn)定中發(fā)揮了顯著作用。據不完全統(tǒng)計,2014年以來,全縣通過“兩說一聯”機制化解矛盾糾紛5807件,其中四分之三是通過群眾說事化解的,富縣也連續(xù)七年成為全省信訪“三無”縣。由于在調解矛盾糾紛中作用顯著,“兩說一聯”機制在2015年、2016年、2018年、2020年四次被最高人民法院在全國兩會上寫入工作報告。
愛護村民臉面
用好人心這桿“秤”
普法的同時更注重當事人“臉面”,用好人心道德這桿“秤”……“兩說一聯”機制讓德治、自治更好地發(fā)揮了作用。
“農村的許多事情,即使法院判決了,也很難執(zhí)行;即使執(zhí)行了,也往往會留下‘疙瘩’,甚至會延續(xù)到下一代。我們的群眾說事,就是用好人心道德這桿‘秤’,解決法律的剛性難以解決的問題。現在群眾遇到矛盾打官司的少了,多數通過調解解決。”張家灣鎮(zhèn)鎮(zhèn)長曹延河說。
在“兩說一聯”機制普遍推行的地方,處理矛盾更為柔和。王家角村黨支部書記雷振英說:“我們處理地界糾紛時,為了不傷臉面,先讓當事人自己去拉尺子找地界。因為尺寸的長短,都會造成場面尷尬:尺寸長的人會不好意思,短的人萬一得理不饒人,場面就會不好看……”
如此珍惜村民的“臉面”,使得村民在處理矛盾、糾紛時越來越注重自己的“臉面”。王家角村民說,現在有了地界糾紛,一般都自己處理,不好意思向上反映。
聆聽群眾
做群眾最需要的事
在調解矛盾糾紛、發(fā)揮好鄉(xiāng)村“包青天”作用的同時,2018年開始,富縣將“兩說一聯”機制延伸到脫貧攻堅、鄉(xiāng)村振興中,有了一系列新做法。群眾說事有了下沉會議、提意見、講問題等新的形式和內容,法官說法也豐富為干部答復意見、講政策、行業(yè)模范講經驗等。
4月25日,張家灣鎮(zhèn)將黨委擴大會下沉到王家角村召開。從2018年起,張家灣鎮(zhèn)把黨委會下沉,每年在各村開一次。參會者有群眾代表、矛盾訴求者、貧困戶等,現場聽取意見、解決問題。在4月25日的會議上,村民代表何玉柱反映農田的水渠不暢通,干旱時可能影響澆地。脫貧群眾彭周林25歲的女兒彭玉是殘疾人,但愛好畫畫、寫字。彭周林希望女兒的繪畫、書法水平可以得到更大提高……
記者獲悉,5月,村里的水渠由縣政府進行了改造,建成了更堅固的石砌渠。在富縣美術家協(xié)會的幫助下,彭玉在5月底加入了縣美協(xié)。“六一”兒童節(jié),彭玉的畫作參加了畫展,美協(xié)的畫家還來家里為她輔導了3次……
“現在是主動往群眾中走,聆聽群眾說事?!睆埣覟虫?zhèn)黨委書記惠延林說,“主動下沉促進我們做更多群眾最需要的事,也提升了群眾的獲得感、滿意度?!?/p>
富縣縣委書記李志鋒說:“‘兩說一聯’機制是走群眾路線的創(chuàng)新之舉,是提升治理能力的新方法,必將發(fā)揮更大作用?!?/p>
記者手記
聆聽群眾說事,是一道美麗的風景線
富縣的“兩說一聯”機制,為何能一次次解開矛盾糾紛的“死結”?基層干部、鄉(xiāng)賢、群眾代表和當事人一起,用道德良心、人情倫理、政策法律,一起扮演了鄉(xiāng)村“包青天”。這體現了將黨的密切聯系群眾傳統(tǒng)和我國重視鄉(xiāng)賢作用的德治傳統(tǒng)結合起來的巨大作用。
“兩說一聯”機制在處理矛盾糾紛和基層治理中是一件利器,那在鄉(xiāng)村振興、經濟社會發(fā)展中如何發(fā)揮作用?在富縣的實踐中,它延伸為聆聽群眾說事,打開門讓群眾講問題、提意見。
讓記者印象深刻的是張家灣鎮(zhèn)鎮(zhèn)長曹延河認真接待每一位來訪者,虛心聽取意見的態(tài)度?!皟烧f一聯”也是一種態(tài)度、一種精神。正如富縣縣長李彥俠所說,在整個鄉(xiāng)村振興中,群眾是實踐者和真正的創(chuàng)造者,一定要向群眾學習,聆聽群眾。
聆聽群眾說事,是一道美麗的風景線。
(記者?韓承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