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迎二十大 忠誠保平安 奮進新征程 建功新時代

“編外法官”助力多元調解糾紛

9月15日一大早,西安市周至縣法院特邀調解員任秀芳走進法院調解工作室,開始了一天的工作。當天,周至縣法院立案庭收到了一起索要停車費糾紛案,案件標的為1200元,因為標的小,原告愿意進行訴前調解。于是,立案庭工作人員便將案件委派給特邀調解員任秀芳。

接到案件后,任秀芳迅速聯(lián)系了原告代理人何某某及被告張某,并約定了9月16日下午在周至縣法院調解辦公室進行訴前調解。雙方當事人到場后,任秀芳耐心做工作,半小時后當事人雙方達成了調解協(xié)議。

矛盾糾紛在24小時內結案,充分體現(xiàn)了訴前委派調解具有快捷性、靈活性、成本低的特點,整個過程不僅免去了立案、開庭、判決、執(zhí)行的各個環(huán)節(jié),還大大減輕了當事人的訴累。

在不到一個月的時間里,任秀芳成功調解3起案件,并取得了當事人的一致信任。對于調解工作,任秀芳深有感觸,她說,雖然調解工作需要和當事人打交道,需要反復做工作,很辛苦,但每次案結事了,心里還是充滿了成就感。任秀芳表示,作為一名特邀調解員兼人民陪審員,在工作中一定要認真履職,為化解糾紛、促進社會和諧盡自己最大力量。

■?特邀調解員??法院好助理

今年以來,周至縣法院進一步加強訴源治理,從人民陪審員隊伍中選取人員加入法院特邀調解員隊伍,入駐法院調解工作室,接受委派調解,開展工作。以任秀芳為代表的24名特邀調解員,已經成為周至縣法院的好助理,不僅為訴源治理積累了經驗,也大大降低了群眾訴訟成本。

2012年初,周至縣法院學習借鑒“楓橋經驗”,按照“聘任調解員、推行委托調解、建立多元化解矛盾糾紛機制”的工作思路,結合縣域社情民意,提出了“一村(社區(qū))一調解”工作機制。2012年底,在多方調研的基礎上,該院在全縣22個鄉(xiāng)鎮(zhèn)建立了“法官工作站”和“委托調解站”,并在376?個行政村、14個社區(qū)建立了“法官工作室”和“委托調解室”,選聘了429名委托調解員,將矛盾糾紛化解在訴前。2019年元月,該院經過篩選和考察,再次選聘了320名調解員,經過工作運行,成功探索出一條具有可操作性的多元化矛盾糾紛調解機制,在實踐中取得了良好的社會效果。

據(jù)統(tǒng)計,2015年以來,周至縣法院在全縣委托調解站(室)共調解糾紛4385件,其中達成口頭調解協(xié)議的有1873件,達成書面調解協(xié)議的有2512件,協(xié)助法官干警完成文書送達600余次,協(xié)助法院開展庭審下鄉(xiāng)80余次,并協(xié)助轄區(qū)黨委政府成功化解了30多起信訪案件。

■?傾力打造“編外法官”

10月14日,周至縣法院訴訟服務中心主任張波一行來到轄區(qū)二曲街道,為委托調解員進行民法典專題講座。為了保證調解員把法律知識應用到工作中,周至縣法院這樣的業(yè)務培訓、專題講座和指導工作經常開展。

此外,該院還為調解員購買培訓書籍和法律資料,定制了“調解員工作筆記本”,本子里面印有常用法律法規(guī)、調解技巧、駐村法官聯(lián)系方式以及常用文書格式。法官還編印《調解案例匯編》等教材,為調解員搭建一個交流、學習、探討的平臺。

委托調解員不僅能夠依法“說事”,還能發(fā)揮法律宣傳、訴訟協(xié)助、輿情通報、聯(lián)系群眾、監(jiān)督司法公正、傳播文明風尚等多項延伸功能,起到“法律宣傳員、矛盾排查員、糾紛化解員、訴訟協(xié)助員、輿情通報員、民意接納員、司法公正監(jiān)督員、文明風尚傳播員、法院與群眾的聯(lián)絡員”作用,這種多功能式的“九大員”,成為不穿法袍的“編外法官”。

在多元化矛盾糾紛調解工作中,該院針對調解員隊伍特點,重點培養(yǎng)機動車交通事故、民間借貸、婚姻家庭、侵權、農村土地承包等方面矛盾糾紛化解工作調解員,讓其成為遠近調解能手,擴大調解輻射力,形成專業(yè)化調解員隊伍。

該院還推行多元化矛盾糾紛化解機制,將人民調解、法院委托調解、特邀調解及行業(yè)調解等多種調解方式綜合運用,建立訴訟與非訴相銜接機制,設立訴調對接中心,利用人民法院調解平臺,積極開展網上調解,對符合條件達成的調解協(xié)議及時進行司法確認,減少案件進入訴訟程序。同時,他們還加強調解員依法規(guī)范進行調解,在專業(yè)法官的培訓指導下,讓調解員養(yǎng)成“調解一案、及時整檔”的良好習慣。

(劉嘉?羅成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