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的一個舉動,溫暖了整個冬天
是一小洋鍋(鋁鍋)白煮豆腐,
熱騰騰的。
水滾著,
像好些魚眼睛,
一小塊一小塊豆腐養(yǎng)在里面,
嫩而滑,仿佛反穿的白狐大衣。
——朱自清《冬天》
?
在這個寒冷冬天里
每次讀到朱自清的《冬天》
尤其是吃飯的那段
總讓人感到特別溫暖
還記得前段時間在網(wǎng)絡上
爆紅的那張爺爺給上學的孫子送飯的照片
至今仍給我很大的觸動
而這次我要講的是
發(fā)生在我們法警大隊里的
冬日溫情
12月6日,法警大隊又迎來了18名刑事被告人的警務保障任務。
中午12時10分許,一位70多歲的老人提著一籃子飯匆匆走進長安區(qū)法院法警大隊辦公室。
“對不起,法院審理期間不允許家屬給被告人送飯,飲食由法院提供”,負責看管的法警出于職業(yè)本能,趕緊上前阻攔。
“我不是給被告人送飯,我孫子在你們法警大隊工作。孩子干這么重要的工作,我怕他吃飯影響工作,來送點飯菜”。
打開飯籃子,熱氣騰騰的米飯和大塊的雞肉散發(fā)著誘人的香味,圍觀法警們羨慕地不禁嘖嘖稱贊。
聞訊趕來的大隊領導被這一幕震顫,握住老人的手說,“法院有食堂,您老就不必給孩子送飯了”。
老人卻樸實地說:“法院工作很重要,我給孩子做點可口的飯菜,讓他節(jié)省點時間好好工作”。
稀疏發(fā)間,雖然皺紋已悄悄爬上面容,卻掩飾不住發(fā)老人自內(nèi)心的笑顏,樸實言語,濃濃爺孫情感染著警員,也道出了老人對法院工作的理解與支持。
故事里惹人羨慕的年輕法警名叫楊攀,今年7月剛剛21歲的他進入長安區(qū)法院工作。雖然在警隊里,他還是一名新兵,但小伙子兢兢業(yè)業(yè)、勤勤懇懇的工作表現(xiàn),贏得領導和同事們的一致好評。
時至年終,只要一遇到有重要庭審保障任務,楊攀不能按時回家吃飯,楊爺爺?shù)娘埢@子便會時常出現(xiàn)在警隊里,成為午間法院里一道別樣的風景。
飲食,在中國自古便具有悠久的文化。吃飯的過程,長輩們會教我們很多,拿碗筷的姿勢,怎么夾菜,怎樣落座,以及從中折射出人情世故的牽扯與閑聊,也影響了我們最初的世界觀。老人不時送飯給孫子,除了給他加餐、補充能量,我想更重要的是——給他信心和鼓勵,給他補充心底的正能量。
有一種感動,不是熱淚盈眶,而是發(fā)自內(nèi)心的認同。每次,看著老人離去的背影,我常會想,一頓飯可以溫暖整個冬天嗎?
現(xiàn)在我可以很肯定的回答:
心之所向,
溫暖的不只整個冬天,
甚至還有一座城。
(文/馮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