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雞岐山縣全面構建“12521”工作模式 奮力推進市域社會治理現代化
近年來,岐山縣始終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認真貫徹中央關于加強和創(chuàng)新社會治理的新部署新要求,緊緊圍繞“推進市域社會治理現代化,建設更高水平平安岐山”主線,錨定“全面建”目標、做實“重點創(chuàng)”特色、強化“五治融合”、搭建“兩個平臺”、健全“一套體系”。強化責任擔當,整合資源力量,提升治理效能,奮力推動市域社會治理現代化試點任務落地落實,全縣人民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實,更有保障,更可持續(xù)。
錨定“全面建”一個目標,擰緊責任鏈條
縣委、縣政府高度重視市域社會治理現代化試點工作,縣委常委會多次專題研究規(guī)劃,安排部署落實意見;縣委平安岐山建設領導小組始終緊盯市域社會治理現代化試點“全面建”工作任務目標,強化頂層設計,擰緊責任鏈條;縣委平安辦定期組織召開動員部署會、工作推進會、業(yè)務培訓會,逐級簽訂《目標責任書》,夯實市域社會治理現代化試點工作“第一責任人”責任。制定印發(fā)《任務分解表》《量化指標任務表》等指導性文件,對全國市域社會治理現代試點工作11個項目、63項基本要求、203項主要任務,陜西省區(qū)域特色工作3個項目、7項基本要求、10項主要任務,逐項分解細化到各鎮(zhèn)、各成員單位,夯實牽頭單位、責任單位和完成時限,統籌整合政府、社會、市場等各方力量,增強市域社會治理的系統性、整體性、協同性,為“全面建”各項工作任務高標準高質量完成奠定堅實基礎。
做實“重點創(chuàng)”兩個特色,打造岐山樣板
縣委平安岐山建設領導小組以推行“十小自治”工作法、構建防范化解社會矛盾風險“1511”工作體系為重點,突出綜合施策,全力破解難題,加強經驗集成,努力打造“岐山樣板”。
以構建“1511”工作體系為抓手,有效化解社會風險。印發(fā)《關于構建防范化解社會矛盾風險“1511”工作體系的實施方案》,堅持“誰主管、誰負責”的原則,按照細化“一組清單”、聚焦“五個重點”、健全“一套機制”、建設“一個平臺”要求,9個鎮(zhèn),48個縣級部門(單位)建立了防范化解和妥善處置群體性事件職責任務清單,落實黨組(黨委)對本部門(單位)本系統本行業(yè)維護社會穩(wěn)定工作全面負責的領導班子責任制;對本鎮(zhèn)本系統風險隱患進行全面摸排,建立工作臺賬,加大化解力度,有效實施化解,切實維護全縣社會大局和諧穩(wěn)定。
以推行“十小自治”工作法為抓手,提升基層自治能力。印發(fā)《關于在全縣推行“十小自治”工作法加強和創(chuàng)新基層社會治理的實施方案》,明確牽頭單位、責任單位和工作要求,凝聚工作合力抓落實。由民政、住建、司法等與群眾聯系緊密的重點部門牽頭,搭建議事協商、自我管理、自我監(jiān)督平臺,制訂自治章程、村規(guī)民約,建立群眾說事、百姓議事、婦女議事等議事協會,將“十小自治”內容嵌入群眾日常生活,有效提升群眾自治實效性。在實踐中形成了京當鎮(zhèn)“1112”鄉(xiāng)村治理,故郡鎮(zhèn)“1255”工作法、雍川鎮(zhèn)“四化四事”村民自治、棗林鎮(zhèn)“234”工作法、益店鎮(zhèn)綜治“1322”工作體系等鎮(zhèn)級新特色;焦六村“345”平安創(chuàng)建、鳳東路社區(qū)“四型引領治理 突顯四大實效”、張家村“四維度三延展”工作法等村(社區(qū))新亮點;縣婦聯“健康家庭1+5”等岐山新品牌,使群眾成為唱響基層社會治理“主旋律”的生力軍。
強化“五治融合”,凝聚治理合力
強化政治引領,筑牢治理基礎。堅持黨建引領基層社會治理,縣、鎮(zhèn)、村(社區(qū))均成立市域社會治理現代化試點工作領導機構,切實構建縱向到底的領導體系;修訂完善《政法委員工作制度》;加強基層政法力量,形成齊心協力、上下貫通社會治理格局。積極推行“一村一組一網格”模式,根據社區(qū)黨員、居民分布等特點,探索整合原有民政、綜治、公安等各類網格,全面實行“多網融合、一網統籌”,充分凝聚“紅色網格”“紅色業(yè)委會”“紅色物業(yè)”力量,黨員亮身份、作承諾、結對子,實現黨員結對包抓,切實構建覆蓋全域的網格體系。定期開展“平安建設大宣傳”“三下鄉(xiāng)三促進”等活動,全縣“九率一度”水平穩(wěn)步提升。
強化法治保障,提高治理水平。不斷加強公共法律服務體系建設,建成縣級公共法律服務中心1處,建成鎮(zhèn)級公共法律服務站9個,村級公共法律工作室121個,累計為群眾提供免費法律咨詢2861人次。全面覆蓋“一村一法律顧問”,推動“法律明白人”培養(yǎng)工程落地實施,初步形成了覆蓋城鄉(xiāng)的公共法律服務網絡體系,讓司法為民向光而行。深入開展“八五”普法活動,組織多渠道、多角度法治宣傳教育380余場次,建成國家級民主法治示范村1個、市級13個、縣級18個,法治廣場5個,法治文化街3條,形成了“宣講面對面,服務零距離”的普法格局,人民群眾的尊法、學法、守法、用法意識不斷增強。堅持發(fā)揚“楓橋經驗”,扎實開展矛盾糾紛大排查大化解,調處化解各類矛盾糾紛387起。
強化德治教化,優(yōu)化治理供給。周文化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內在精神高度契合,縣委平安辦依托周文化深厚底蘊,將“禮、德、法、人、和”周文化核心思想,與“以人為本,和諧發(fā)展”的平安文化理念充分融合,組織開展“周文化與平安岐山建設”研討及征文活動,縣內外專家學者積極響應,共收集應征文章246篇,編撰周文化與平安文化系列叢書3輯。將“育人為本·德育為先”理念滲透到教育教學工作之中,引導教育廣大師生立德樹人,扣好人生第一??圩?。號召有威望、懂法紀、會處事、能調解的黨員、干部等組成“八賢”處事堂,調處鄰里糾紛、家庭矛盾;發(fā)揮老干部、老黨員、老教師、老代表和老軍人“五老”隊伍作用,全力解決群眾的操心事、煩心事、揪心事。定期開展“最美家庭”“五好家庭”創(chuàng)建工作,以和諧家風促美好民風。
強化自治強基,激發(fā)治理活力。始終堅持把村(居)民自治作為推動基層治理的奠基石,嚴格執(zhí)行“三重一大”“四議兩公開”等民主決策制度,促進決策管理民主化、制度化、科學化。健全完善村規(guī)民約和居民公約,建立村(居)民調委會、紅白理事會、監(jiān)委會等自治組織。加強群防群治隊伍建設,成立平安岐山志愿服務大隊,發(fā)展“紅袖章”志愿者5000余人,定期組織開展平安宣傳、治安巡邏、安全隱患排查、矛盾糾紛調處、疫情防控等工作。鳳鳴鎮(zhèn)堰河村帶頭創(chuàng)新鄉(xiāng)村治理新模式,構建平安建設微元素,實施“張開嘴、邁開腿、伸出手、撲下身”四項舉措,群眾幸福更多,勁頭更足,全縣上下形成了共建共治共享鄉(xiāng)村治理新格局。
強化智治支撐,提升治理效能。將智慧小區(qū)建設與“雪亮工程”建設同步推進落實,投資70余萬元對30余個老舊小區(qū)進行視頻建設,新增人臉識別前端28路、智能化視頻前段30路,建成華宇、允園、鳳儀國際等6個智慧小區(qū)。整合各方資源,全力推進智慧化建設運行,投資3000余萬元建設“雪亮工程”一類視頻1358路,實現全縣重點區(qū)域、重要路段、重點場所視頻監(jiān)控全域覆蓋聯網運用,形成網上網下融合、人防物防技防結合、打防管控一體的社會治安防控新格局?!把┝凉こ獭膘`活運用“五服務”模式,有效展現社會面防控和偵查破案、群眾求助等方面的實戰(zhàn)作用,不斷提升社會治理信息化、智能化水平。
搭建“兩個平臺”,傾心為民服務
深入貫徹落實《中國共產黨政法工作條例》,積極搭建縣、鎮(zhèn)、村(社區(qū))三級綜治中心,全縣9個鎮(zhèn),106個村、15個社區(qū)綜治中心按照“四有六化”標準,已全部建成并實現實體化運行??h綜治中心設立社會治理大廳,協調縣委、縣政府17家部門按月輪駐,對群眾訴求做到“一平臺受理、一站式服務、一股勁解決”,辦結率98%以上,群眾滿意率99%,有效打通社會治理工作服務群眾“最后一公里”。按照全市“一站式”矛盾糾紛調處化解中心建設統一部署,以“1+4+X”為架構,依托縣、鎮(zhèn)、村(社區(qū))三級綜治中心和便民服務大廳進行標準化建設,打造矛盾糾紛調處化解“一站式接待、一單式服務、一攬子解決”的綜合治理平臺,讓人民群眾遇到矛盾問題“最多跑一地”,真正實現“讓老百姓遇到問題有地方找個說法,切實把矛盾解決在萌芽狀態(tài),化解在基層?!?/p>
健全“一套體系”,治理提質增效
制定印發(fā)《關于調整縣委平安岐山建設領導小組專項組組成意見的通知》,調整成立平安岐山建設10個專項工作組,進一步明確縣委平安岐山建設領導小組及其辦公室、成員單位職責任務,建立會議、督導、通報等制度機制。成立市域社會治理現代化試點工作專班,統籌謀劃、協調指導,推進全縣市域社會治理現代化試點工作,切實把責任和壓力傳導到一線、落實到專人,把試點各項任務抓實抓細抓具體。建立包聯包抓制度,根據縣委、縣政府領導包抓鎮(zhèn)、分管聯系部門情況,確定由縣委、縣政府領導班子成員包聯市域社會治理現代化工作機制,制定《溫馨提示函》有效做到市域社會治理現代化工作與縣委、縣政府中心工作同安排同部署同檢查同推進。建立督導檢查制度,成立6個督導檢查組,對全縣9個鎮(zhèn)、47個成員單位市域社會治理現代化試點工作推動情況進行不定期、多輪回閉環(huán)檢查指導,確保試點工作任務高標準、高質量、高效率落實,有效提升市域社會治理現代化水平,加快推進更高水平平安岐山建設步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