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建引領 為群眾幸?!凹哟a” ——咸陽三原改革創(chuàng)新鄉(xiāng)村治理效能見聞
三原陵前鎮(zhèn)柴家窯村通過“五戶聯(lián)?!闭邽榇迕褶k理信用貸款。
邀請咸陽市農業(yè)技術推廣中心站站長武明安對種植大戶、家庭農場負責人等進行小麥苗情及田間管理技術培訓。
3月5日,三原縣陵前鎮(zhèn)高文村組織黨員干部開展學雷鋒——環(huán)境衛(wèi)生整治活動。
環(huán)境優(yōu)美,綠樹成蔭,這是走進咸陽三原陵前鎮(zhèn)柴家窯村的第一印象。沿著村莊主干道,“白鹿原說事會”牌匾映入眼簾,圓形的石桌石凳與周圍的綠色相得益彰,這就是柴家窯村“白鹿原說事會”現場。
“民之所憂,我之所思”。近年來,咸陽市三原縣堅持黨建引領社會基層治理,充分發(fā)揮各級黨組織牽頭抓總、統(tǒng)籌協(xié)調作用,建立縣鎮(zhèn)村三級聯(lián)動指揮體系,搭建平臺調動黨員群眾參與基層治理積極性,按照“黨建引領、法融網格、共治共享”工作要求,以網格為基本單元做實做細服務管理工作,讓基層治理上通下達、快捷高效,推進基層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
“搭平臺”
疏通基層治理“神經末梢”
要想解決好群眾的問題,就要讓服務群眾更接地氣,把群眾的小事當成大事。
近年來,三原縣各鎮(zhèn)(辦)立足實際,建立“白鹿原說事會”“老徐會客廳”“有話好好說,有事慢慢講”“寬心小屋”等基層治理平臺,讓村民從鄉(xiāng)村治理的“觀眾”變成“主角”,激發(fā)群眾主動參與民主議事和自我管理的積極性,打通服務群眾“最后一米”。
同時,充分發(fā)揮黨支部書記的引領作用,整合“法律明白人”、兩代表一委員、鎮(zhèn)村干部、鄉(xiāng)賢能人、駐村工作隊等的調解化解矛盾作用,有效推動社會治理重心下移。堅持“疏導思想、靈活推進、解決問題”相結合的原則,以溝通交流為主要舉措,竭力將矛盾消除在基層,化解在萌芽,做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鎮(zhèn)、矛盾不上交。在三原,他們不僅是矛盾糾紛的化解平臺,更是為群眾排憂解難的溫馨驛站。
“強骨干”
培育矛盾糾紛“調解先鋒”
三原各鎮(zhèn)(辦)組建了以“法律明白人”、兩代表一委員、鎮(zhèn)村干部、鄉(xiāng)賢能人、鄉(xiāng)村振興第一書記、駐村工作隊等骨干力量組成的調解矛盾糾紛隊伍,積極發(fā)揮政策解釋、法律咨詢等功能,回應群眾訴求,突出在調處化解矛盾糾紛等方面的基礎作用,兼具收集社情民意、營造文明鄉(xiāng)風等功能,做到基層治理“耳聰目明”,將矛盾發(fā)現在基層、化解在一線。
搭建網格化管理體系,按照“以黨員中心戶為基礎、發(fā)揮組長職能、強化村級協(xié)調”的思路,構建了鎮(zhèn)村聯(lián)動的“三級網格”,充分發(fā)揮網格員的預警、排查、核實等作用,將矛盾糾紛的治理融入日常。
鄉(xiāng)賢能人威望高,在處理矛盾糾紛時功不可沒?!袄闲臁痹邳h支部書記崗位上奉獻30年,其以口碑好、威望高、服務群眾周到熱情得到群眾認可和好評。離開黨支部書記崗位后,他選擇退而不休,在服務群眾一線發(fā)揮余熱繼續(xù)貢獻?!坝锌鄲勒摇闲臁囊涣?#xff0c;有糾紛找‘老徐’幫一幫?!薄坝猩妒?#xff0c;找老徐評評理,我們都服氣!”群眾口中的“老徐”,就是原焦寅村黨支部書記徐永孝?!皬氖抡{解工作不僅僅是做和事佬那么簡單,需要掌握一定的技巧和專業(yè)知識,講清楚利弊才能達成調解?!毙煊佬⒄f。在三原,“老徐”式的人很多,穿梭在鄉(xiāng)間小道,忙于家長里短。
為了提升調解矛盾工作能力,以鎮(zhèn)為單位定期舉辦專題培訓,為調解員及時“充電”,內容涉及調解技巧、法律知識、典型案例分析等。同時建立鼓勵激勵機制,實行精神鼓勵和物質獎勵相結合的原則,切實推動矛盾糾紛化解在基層。
“巧施策”
直擊化解矛盾“第一現場”
調解員通過現場說、上門說、田間地頭說等方式,用最接地氣的話語、以符合群眾“胃口”的方式讓群眾的煩心事迅速得到回應,群眾的訴求及時得到化解,讓群眾變“鬧心”為“舒心”,達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鎮(zhèn)”的目的。
在渠岸鎮(zhèn),如果有人有矛盾糾紛,就會被請到“寬心小屋”,運用“四覺工作法”依次“降火”。視覺消掉“眼前火”,以室內墻壁上懸掛的“萬事和為貴”等書法作品并結合溫馨舒適的環(huán)境,讓前來說事的群眾在視覺范圍內,感受到的是萬事求和,不要生氣,達到初次降火。消掉“耳旁火”,通過播放“莫生氣、寬心謠”以及調解類案例、故事片等方法,讓氣大傷身、最好不要生氣在群眾耳邊回響,起到再次降火的作用。味覺消掉“口中火”,讓來說事的群眾圍著茶臺坐下來,沏上一杯熱茶,品茶聊天中軟化群眾說話口氣,緩解激動情緒,由口入心讓群眾進一步消怒氣。感覺消掉“心頭火”,通過調解員周到的接待,有理有據的分析,有章有法的調解,讓群眾感到貼心、順心、暖心,從而達到把話說了、把理認了、把氣出了、把事了了。
社會治理千頭萬緒,排憂解難千方百計。三原始終堅持視點下移,關注群眾的小事,用接地氣的方式調和化解鄰里糾紛,引導村民有序解決訴求,進一步打通基層治理“神經末梢”,形成共建共治共享鄉(xiāng)村治理新格局,讓群眾生活得更方便、更舒心、更美好。(李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