遼寧大連叫響“15分鐘公共法律服務圈”創(chuàng)新建設
不用出門,就可以享受社區(qū)法律顧問的服務;遇到法律難題,生活困難外來務工人員可以和本地困難群眾得到一樣的法律援助;遭遇糾紛,調解員可以上門幫你“非常調解”;尋求法律服務,15分鐘路程內都能找到一站式的服務網(wǎng)點……2018年,這樣的法律服務將逐步惠及遼寧省大連市城鄉(xiāng)居民。日前,大連市率先在遼寧省叫響“15分鐘公共法律服務圈”創(chuàng)新建設。
3月19日,記者從大連市司法局了解到,這項法律服務惠民工程作為2018年大連市政府民生工程項目之一,正在全力上馬,惠及全體大連百姓。該局負責人表示,“十百千”公共法律服務實體平臺建設工程,即計劃在年內完成全市10個區(qū)市縣公共法律服務中心、100個鄉(xiāng)鎮(zhèn)(街道)公共法律服務工作站、1000個村(社區(qū))公共法律服務工作室的建設工作。目前,大連市沙河口區(qū)已經(jīng)基本建成區(qū)、街道、社區(qū)三級公共法律服務實體平臺網(wǎng)絡,莊河市也已經(jīng)完成街道級平臺建設。同時,以“十百千”工程為載體打造“15分鐘公共法律服務圈”。
為在全域范圍鋪開提供了可復制、可推廣的經(jīng)驗,3月13日,大連市司法局召開專題會議,研究法律服務惠民工程建設推進工作。平臺體系分為大連市、區(qū)市縣、街道(鄉(xiāng)鎮(zhèn))和村(社區(qū))四級,采取前臺統(tǒng)一受理、后臺分別辦理的模式,提供服務完全是普惠制、公益性的,被稱為法治社會的“保健醫(yī)生”。它整合了律師、公證、法律援助、人民調解、司法鑒定等全部司法行政業(yè)務職能和法律服務資源,可以為廣大市民統(tǒng)籌提供優(yōu)質、便捷、精準的公共法律服務。年內全市1110個公共法律服務實體平臺建成后,將打通服務群眾“最后一公里”,市民可以在社區(qū)、街道服務平臺尋求免費的法律咨詢、援助等服務,也可以到區(qū)市縣服務中心辦理法律服務和審批事項。
為推動民生工程項目落地生根,大連市司法局要求全市司法行政機關提高認識,高起點、高定位開展建設工作,確保全年建設任務按期完成。要堅持需求導向,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統(tǒng)領公共法律服務體系建設工作,以滿足人民群眾需求作為出發(fā)點和落腳點,努力豐富公共法律服務供給方式,提升服務品質,當好法治社會的“保健醫(yī)”;要堅持問題導向,主動把法律服務惠民工程放在政府工作全局中謀劃,切實為群眾排憂解難,打造“15分鐘公共法律服務圈”,爭做全省司法行政工作排頭兵;要加強管理,創(chuàng)造性地把握發(fā)展機遇,提高建設品質,打造司法行政工作新名片;要安排得力部門當好“施工隊”和“尖刀班”,出實招、做實功,建立重心向基層下移、工作向基層下沉、保障向基層下傾的工作導向,為建設“法治大連”提供有力法治保障。(記者石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