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迎二十大 忠誠保平安 奮進新征程 建功新時代

深圳“鸚鵡”案二審改判 法官:力爭法理情統(tǒng)一

央廣網(wǎng)深圳3月31日消息(記者 肖源 孫瑩 李行健)據(jù)中國之聲《新聞縱橫》報道,昨天(30日)下午,備受社會廣泛關注的深圳“鸚鵡案”二審宣判,深圳市中級人民法院作出判決:王某犯非法收購、出售珍貴、瀕危野生動物罪,判處有期徒刑兩年,并處罰金三千元。昨晚,就該判決的相關內(nèi)容,深圳中院方面通過中國之聲向社會公眾作了解釋說明。

  深圳市中級人民法院認為,原判決對王某的量刑過重,王某所提的請求從寬處罰的上訴理由成立,法院予以采納;而辯護人所提王某無罪等辯護意見不能成立,不予采納?;诖?#xff0c;深圳中院作出終審判決:撤銷一審判決對王某的定罪量刑部分,判決王某犯非法收購、出售珍貴、瀕危野生動物罪,在法定刑以下,判處有期徒刑兩年,并處罰金人民幣三千元。刑期從依法羈押的2016年5月17日起算,到今年5月16日為止。換言之,被告人王某將于47天后刑滿釋放。

  二審宣判的前夜,王某的妻子任女士認為,案卷里的證據(jù)鏈達不到事實清楚、證據(jù)確實充分,達不到定罪的標準。她期待深圳中院有作為、有擔當,勇于糾錯,宣告無罪,當庭釋放。

  顯然,任女士的愿望落空。法院的終審判決并沒有改變王某有罪的認定。

  王某的辯護人徐昕始終強調(diào),該罪名要求行為人必須明知它是珍貴瀕危野生動物還非法出售。但是王某并不知道,而且一般公眾都不太可能知道這類鸚鵡是珍貴瀕危野生動物,因為市場上普遍有出售、網(wǎng)上普遍有出售。王某存在違法性認識錯誤是不可避免的。他對二審判決有些遺憾,堅持此前所主張的王某無罪的觀點。

  昨天深夜,深圳市中級人民法院負責審理此案的審判長涂俊峰接受中國之聲獨家采訪時稱,二審認定的事實清楚、證據(jù)充分、適用法律正確。第一,經(jīng)鑒定涉案鸚鵡屬于受國家保護的動物;第二,本案的書證、物證、證人證言,與王某認罪供述以及提取的王某微信、短信記錄相互印證,既證實了王某客觀的犯罪事實,又證實了王某的主觀犯罪故意;第三,有關司法解釋明確規(guī)定人工馴養(yǎng)繁殖的鸚鵡屬于受保護之列,王某明知涉案鸚鵡是受國家保護的珍貴頻危野生動物,買賣需要辦證而不辦證,明知非法買賣是犯罪,卻存在僥幸心理以身試法。

  另外,涂俊峰還表示,最高人民法院的司法解釋是我國的法律淵源之一,具有無可爭辯的法律效力,全國各級法院在審理案件時都應適用最高法院的司法解釋。換言之,司法解釋是判決時要直接引用的法律。在審理破壞野生動物犯罪時,絕不能強調(diào)例外而隨意取舍。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社會上任何人不能曲解法律,隨意否定法律的效力。所以本案適用法律正確,辯護人的辯護意見不能成立。

  涂俊峰指出,王某的行為,按照法律規(guī)定,本應被判處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深圳中院綜合考慮王某的多個從輕或減輕處罰的情節(jié),才給出了遠低于法定刑期的量刑。其一,王某家中查獲的45只鸚鵡系待售,因其意志以外因素未得逞,屬于犯罪未遂,可比照既遂犯從輕或減輕處罰;其二,鑒于多數(shù)涉案鸚鵡系人工馴養(yǎng)繁殖,其行為的社會危害性相對小于純野外生長的鸚鵡;其三,考慮到王某在二審庭審時認罪悔罪。總之,法院判決是綜合考慮了全案所有犯罪情節(jié),努力做到法、理、情統(tǒng)一,避免機械司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