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迎二十大 忠誠保平安 奮進新征程 建功新時代

北京二中院:“三師一團”助法官審理疑難家務事

來源標題:“三師一團”助法官審理疑難家務事

  俗話說“清官難斷家務事”,家事糾紛經(jīng)常是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有理說不清,判后也不服。北京市二中院設立“三師一團”,一年半以來,幫助法官審理20起疑難家務事,讓冷冰冰的判決有了溫度。

  “三師一團”,即心理咨詢師、社會工作師、律師等專業(yè)型人員以及“百姓評理團”,他們在訴前、中、后期以不同方式,參與案件審理,幫助對立的當事人解開心結(jié)、化解矛盾。

  在劉某與陳某離婚一案中,雙方矛盾尖銳,幾乎到了不可調(diào)和的地步。法院在征得當事人同意后,首次引入社會工作師幫助當事人進行心理疏導。歇斯底里的上訴人漸漸平靜下來,道出扎在心底的那根刺——自己曾身患重病而致生命垂危,父母年邁,孩子剛滿十歲……在他眼中,要是離婚,所有家庭成員都活不了!隨后,社工師又分別和另外的當事人及相關親屬對話,了解每個人、包括老人和孩子的想法。

  一次次談話,像是慢慢扭開了氣門芯,當事人的怨氣、怒氣等負面情緒慢慢釋放。在社工師的建議下,法院還首次組織隔代探視,讓祖孫倆在一間獨立的心理咨詢室會面——時而哭,時而笑,親情環(huán)繞著他們。

  最終,敵對的劉某與陳某竟然平靜地相視而坐,聽著法官和社工師對親情的闡釋,離婚對老人和未成年人的影響,今后孩子該如何撫養(yǎng)、探視……

  案件審結(jié)后,雙方服判,上訴人及其父母還專門送來錦旗致謝,“官司輸了,但親情找了回來?!?/p>

  市二中院副院長董建中介紹,“三師一團”成立一年半,共參與20起疑難復雜、矛盾激烈的家事案件,助力審判工作。其中,“家事評理團”參與現(xiàn)場庭審的有14起案件,社會力量參與達100余人次,另有6場心理疏導和心理咨詢。全部案件矛盾化解和服判息訴率達到95%。目前,參與“三師一團”的社會力量已涵蓋了人大代表、政協(xié)委員、社區(qū)街道干部、大學教授、公證人員、企業(yè)精英等各領域的熱心人士。

為什么“三師一團”就能啃下家事“骨頭案”?

  “審理家庭糾紛,法理情,一樣都不能少!”董建中認為,以往單憑法官審案,可能只有法律這一個解決方案,而專家說理、百姓說情,更能化解因離婚、撫養(yǎng)、繼承而引發(fā)的矛盾。

  “很多案件,當事人爭的不是一個結(jié)果,而是充滿了焦慮、自卑、對抗甚至厭世的情緒,不能化解這些負面情緒,即使判決合情合理,也實現(xiàn)不了案結(jié)事了?!倍ㄖ斜硎?#xff0c;由于家事案件往往具有較強的倫理性、隱秘性,在適用“三師一團”解決模式時,法院會充分尊重當事人意愿。如發(fā)現(xiàn)需要對家庭關系現(xiàn)狀進行修復、對當事人心理創(chuàng)傷進行治愈和彌合的情況,法院會邀請具備心理咨詢專業(yè)知識的人士直接參與到訴訟活動過程中,協(xié)助法官對當事人進行心理疏導,盡可能稀釋負面情緒;對于當事人的“感情”問題、“道理”問題,“百姓評理團”從老百姓最樸素的情感出發(fā),輔助法官審判,在庭審結(jié)束后,評理團可以充分討論,并各自獨立發(fā)表意見,法官在不干涉、不發(fā)表意見的情況下認真傾聽評理團的討論過程,了解評理團的思路以及對案件的認識,從而對案件某一事實達成理解和判斷,獲得有益啟發(fā),這樣的判決和說理,也更能讓當事人信服。

  (記者 高健)